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走基層 看發展】減災增收『及時雨』 服務三農貼心人
2012-09-21 04:57:03 來源:東北網  作者:趙海 楊林川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9月21日訊(記者趙海 楊林川)秋收在即,農墾建三江管局七星農場第二管理區職工王忠民最近一段一直在稻田裡忙活著。受臺風“布拉萬”影響,今年承包的水稻將不同程度歉收。好在承保的陽光農業相互保險公司員工主動上門服務,目前已在進行災害定損。

  王忠民在察看水稻受災情況。東北網記者 趙海攝

  農險監測人員在用衛星定位受災面積。東北網記者 趙海攝

  作為在我省墾區實現全覆蓋的一種准公益性保險,王忠民在陽光農業相互保險公司為自己承包的275畝地投保了每畝40元的農業險,其中個人承擔10元,農場和國家財政分別補貼4元和26元。“受災得到的保險賠償可以在明年的春耕中購買化肥等農資,不需要再貸款了。我們農場職工也就沒了後顧之懮。”王忠民說。

  建三江農墾管理局所屬農場地處三江平原腹地,系黑龍江、松花江、烏蘇裡江匯流地帶。這裡三江環繞地勢平坦,土質肥沃,資源豐富,綠色產業得天獨厚,以盛產綠色優質水稻聞名。這裡氣候變化復雜,乾旱、澇災、稻溫病、冰雹、風災等自然災害時有發生,災害時常造成農作物減產或絕產。

  記者在建三江墾區采訪了解到,建三江墾區目前已經依托農業保險,有效降低了自然災害給農民帶來的風險,農業保險在農業生產過程中減災增收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切實保障了受災農戶的災後再生產能力。

  


  在二道河農場萬米大地號種植區,承包戶王德江向記者展示了受災的稻穗,今年他承包的1200畝稻田受臺風影響將減產百分之十左右。七星農場的承包戶丁兆明、郭洪彬今年種植的稻田因災害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減產。目前,他們的災害定損已經進入農保測定程序。

  承包戶王德江講述稻田受災情況。東北網記者 趙海攝

  農險人員抽樣檢測受災水稻。東北網記者 趙海攝

 

  陽光農業相互保險公司的防災火箭發射器和三七高炮設備。東北網記者 趙海攝

  據黑龍江省保險行業協會副秘書長夏晚秋介紹,農業保險作為一項惠農的准公益事業,依托政府部門支持,通過建立防災減災體系,事先做好災害預防工作,先防後賠,防賠結合,同時將農業保險理賠款全部打到受災農戶的卡折上,杜絕了截留、挪用農險理賠款現象的發生,真正實現了理賠到戶,承擔起了防災減災的社會責任。

  據悉,陽光農業相互保險公司成立七年來,共承保糧食作物面積3.1億畝,累計支付農業保險賠款40多億元,使100多萬受災農戶得到及時賠付,為廣大農戶累計提供保險保障500多億元,發揮了農業保險的惠民、安民、富民作用,使農民能夠用保險賠款及時購買生產資料,保證了災後的再生產能力,收到了農民得實惠、企業得發展、政府得民心的成效。

首頁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邵春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