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雞西9月24日訊 今年以來,滴道河鄉圍繞農民增收這個關鍵,按照市、區提出的打造城鄉居民綠色“菜籃子”工程,進一步提高蔬菜生產集約化、產業化、規模化水平,加快設施農業發展,積極推進農業示范園區建設,在滴道河鄉王家村實施了綠色蔬菜生產示范園區建設。
這個綠色蔬菜園區總投資6700萬元,佔地面積630畝,工程共分二期。一期工程投資3400萬元,佔地面積320畝,建設高效日光節能溫室57棟,建設鋼架無立柱大棚50棟;二期工程將於2013年實施,計劃投資3300萬元,建設53棟高效日光節能溫室和110棟鋼架無立柱大棚。
“以前沒建蔬菜園區的時候,我們農閑時不是玩牌就是看電視,開始覺得很輕松,但時間久了就沒意思了。自從建這個園區之後,大家都忙活起來了,這農閑變農忙了,雖然累點兒,但我們收入提高了,心裡甭提有多高興。”說這話的王家村村民潘志新滿臉笑容。
園區一期主體工程於8月末全部竣工並投入生產,第一茬9萬斤香菜已於9月初打入雞西市場。眼下園區正在進行節能溫室作業房及水、電、路、扣膜等後期配套工程建設,目前,園區57棟溫室除兩個留作育苗棚外,其它都種上了油豆角,放眼望去,郁郁蔥蔥的豆角苗長勢喜人,有的快長滿了架。十月中旬市民就能吃上油豆角等反季節蔬菜,屆時將極大緩解秋季蔬菜短缺問題。
“我家1.6畝地被園區租用,五年的租用費就7000多元,從建園放線打地基我就在這乾活,快四個月了,一天一百多元呢。老板還說了,園區將優先僱傭王家村村民,如果工作勤勞、務實,願意在園區工作的就留下成為園區工人,還給交養老保險,我們不但就業了,還更有保障了。”村民鄧得英高興地對記者說。
農閑不清閑,致富有門路。據介紹,王家村有198戶農戶的地被租用。從今年5月園區開工以來,和鄧得英一樣,還有很多鄉鄰們都在工地上找到了工作,給村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實惠。
綠色蔬菜園區采用目前國內最先進的棚室建設技術,棚室生產采取機械化作業,具備自動放風、自動卷簾、自動灌溉等功能。冬季則利用大唐B廠餘熱進行集中供熱,節省能源的同時,降低了生產成本。生產的反季節果蔬,除內銷雞西,外銷牡丹江、七臺河等地外,還將出口俄羅斯。園區采用“三統一”的先進管理模式,實行統一生產、統一管理、統一銷售。項目全部建成後,年產綠色無公害蔬菜4000多噸,將成為黑龍江省東部地區最大的綠色蔬菜生產基地之一,可吸納200人就業。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飲食的品質要求也越來越高,“綠色、無公害、有機”農產品越來越受到歡迎。這個鄉按照“第一年綠色、第二年無公害、第三年有機”的發展思路,正在積極謀劃建設一個淨菜加工廠,從而進一步延伸園區蔬菜產業化鏈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