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走基層 看發展]加嫩公路打通加格達奇至哈爾濱5小時經濟圈
2012-09-25 20:42:23 來源:東北網  作者:陳曉光 姜久明 楊林川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9月25日訊(陳曉光 姜久明 記者楊林川)加格達奇是我省唯一一個設置在外省的區域中心城市,過去只靠一條砂石路與嫩江省界相連,僅這段200公裡的路程就需走三四個小時,無法融入哈爾濱5小時經濟圈。國道加格達奇至嫩江公路的建成通車,將徹底打通大興安嶺地區通省的“斷頭路”,實現高等級公路通省進京。

加嫩公路通車儀式現場。東北網記者 楊林川 攝

省交通廳領導親切慰問加嫩公路建設者。東北網記者 楊林川 攝

  9月24日,記者一行驅車到這裡采訪,剛剛畫完標線的黑色路面在金秋的陽光下熠熠生輝,公路沿線是無盡的田野,讓人豁然開朗。即將通車的加嫩公路已經開始工作,迎接過往車輛。

加嫩公路鳥矙圖。姜久明攝

  在項目A8標段一下車,記者發現這裡公路標志牌與眾不同,是用漢蒙兩種文字表述的。項目指揮李一珩告訴記者,現在所在的位置是內蒙境內的鄂倫春自治旗。全長170.119公裡的加嫩公路,是國家重點乾線公路加格達奇至錦州縱線的重要組成部分,起點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莫旗額爾和鄉雙合村,終點位於加格達奇城區,是采用雙向四車道一級公路技術標准,高標准打造的高速化公路。穿越內蒙境內的路段達140公裡,是我省唯一一條修在外省的高等級公路。


   正是收獲的好季節。剛到大楊樹路段,記者就被公路兩側農田裡現代化的收割場面吸引。沿著公路走進機群作業的大豆地,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裡是中儲糧北方分公司八場的種植基地。場長毛成武說,加嫩公路的通車,真是讓在這裡工作20多年的他格外高興。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中儲糧北方分公司的基地在嫩江,過去這段沒有路,運糧車需繞行20公裡再走砂石路到嫩江,一走就是7個多小時,遇到天氣不好一天也到不了,運費每噸70多元,司機還不願意乾。現在3個小時就到了,路況又好,運費每噸降到50元,一天能拉兩趟,光運費這個秋收就節約14萬多元。再加上路好,收地非常快,工作效率提高,成本降低近20%。 

中儲糧北方分公司八場的大型收割機正在作業。東北網記者 楊林川 攝

  九月也是藍莓加工的忙碌季節。大興安嶺是著名的藍莓故鄉,在位於加嫩公路連接線加格達奇工業園區裡,記者來到大興安嶺百盛藍莓科技開發有限公司。企業經理孫景波欣喜地告訴記者,加嫩公路快通車了,我們這種靠公路進原材料和銷售的企業,物流成本大大降低,1噸能省60元,純利潤提高2%。據了解,加嫩公路的延長線為工業園區打通了主動脈,物流十分便利,公路通車以後,像百盛這樣的企業不僅眼前的效益提高,在長遠規劃上也作了調整,不僅做藍莓的深加工,還外銷藍莓、紅豆越桔等鮮果,讓這些深山裡的原生態水果走進大城市的超市。酒香也怕巷子深。

中儲糧北方分公司八場場長毛成武接受記者采訪。東北網記者 楊林川 攝

  大興安嶺的一位同志告訴記者,大興安嶺物產資源、旅游資源十分豐富,過去因為沒有一條與外界相連的高等級公路顯得格外閉塞,今年,高等級公路的通車,機場的開通,為大興安嶺構建了立體交通網絡,僅公路的貨運量就能增加600-700萬噸。一條路改寫一個地區的歷史,今天,大興安嶺不再遙遠。
 

加嫩公路融入我省五小時經濟圈。東北網記者 楊林川 攝

  加嫩公路不僅實現大興安嶺到哈爾濱的“5小時經濟圈”,帶來我省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提速,還改善了內蒙古自治區人民的生活。

  記者沿路來到內蒙古自治區鄂倫春自治旗大楊樹鄉振興村。藍天,草地,羊群,一派和諧的田園生活。村長馬德生告訴記者,這裡過去出門只靠一條砂石路,糧食運不出去,牛羊賣不上價。加嫩公路的通車,我們村的老百姓最高興了,今年,黑龍江、吉林的車都來這裡買散養的羊,人均收入增加了近萬元。特別是村裡孩子上學難的問題徹底解決了,以往孩子上學到鄉裡得1個多小時,路還不好走,雨天出不去門,七八歲的孩子就得住校,現在高等級公路一通,村裡的孩子每天都能回家了。

  9月25日,備受黑蒙兩省人民關注的加嫩公路正式交工通車,我省西北部經濟發展大環線已經形成。

 

首頁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王凌霞

【專題】講述——用身邊小事記錄龍江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