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26日訊 日前,由哈爾濱市政府組織編制的《哈爾濱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11-2020)》(以下簡稱《規劃》)獲省政府批准。《規劃》確定了哈市名城保護原則及規劃框架,並明確了城市整體格局和風貌保護要求。
哈爾濱是國務院批准的第三批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規劃》系統研究了哈爾濱市歷史文化價值,提出了名城保護原則、規劃目標和框架,明確了城市整體格局和風貌保護要求,確定了3個歷史城區、13個歷史文化街區、9個歷史文化風貌區、18處歷史性綠地環境保護區以及415處歷史建築的保護范圍和保護措施。哈市城鄉規劃局名城處相關專家就市民關心的《規劃》內容進行了解讀。
三處歷史城區不應大拆大建
哈爾濱歷史城區包括道裡、南崗、道外3個歷史城區,總佔地面積約9平方公裡,其中南崗區歷史城區佔地達4.5平方公裡,有歷史建築109棟,為三區中最多,道裡、道外分別有歷史建築105棟和72棟。
為了更完整地保護道裡、南崗、道外3個歷史城區,《規劃》指出,哈市歷史城區保護不應破壞原有的城市風貌、空間及建築特色,歷史城區復興也不應采取“大拆大建”的破壞性手段。
《規劃》要求,歷史城區將對街市路網、建築風格、城市公共空間特色以及居住方式重點保護,通過控制歷史城區人口、改善基礎設施、構築綠色網絡等方式,在保護歷史城區的同時,更能改善這一區域的居住環境。
修繕、更新歷史文化保護區
目前,哈市共有歷史文化保護區22處,按照《規劃》要求,運用整治和保護的方法,以有機更新的方式,對歷史環境的保護應逐步進行修繕、更新。
哈市的歷史文化保護區分別由中央大街、文廟、太陽島在內的13個歷史文化街區和哈爾濱醫科大學、猶太公墓等9個歷史文化風貌區組成,總用地面積903.81萬平方米。
為保證哈爾濱獨特的城市風貌和連續完整的城市意向,《規劃》指出,要運用整治和保護的方法,對歷史文化積淀豐厚、存續狀態良好、具有重要價值和鮮明特色的文化形態進行整體性保護,在保護其特有的歷史建築、街區肌理、公共空間等方面進行修繕、更新。
另外,在415處歷史建築保護方面,馬迭爾賓館、聖索菲亞教堂等一類歷史建築要求不得改變原有立面造型、表面材質、色調、結構體系、平面布局和特色室內裝飾,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擅自拆除、遷移歷史建築。
歷史性綠地嚴禁減綠
目前,哈市歷史性綠地環境保護區主要有兆麟公園、斯大林公園、黑龍江中醫藥大學綠地、太陽島公園等18處,面積共428.93萬平方米。按《規劃》要求,要保護18處區域內綠化種植特色,不能減少綠地面積。
在歷史性綠地環境的保護中,《規劃》指出,應保護各歷史性綠地環境保護區的綠化種植特色及歷史風貌,嚴禁減少綠地面積,建築小品及空間環境應依據保護區特殊的歷史環境及活動要求進行整治,保護區自身宜增加開放性,保護區周邊的建築及空間環境應與保護區相協調,改建及增建應進行環境影響分析,嚴格控制建築高度,防止在公園周邊形成封閉的“城市牆”等不良的城市景觀,應逐步恢復或強化其歷史風貌特色和氛圍。
【新聞鏈接】
●3個歷史城區:道裡區、道外區、南崗區。
●13個歷史文化街區:中央大街、道外傳統商市、紅軍街-博物館、花園街、文廟、極樂寺、亞麻廠家屬區、太陽島、蕭紅故居、石公祠、斯大林公園、東安家屬區、哈飛集團家屬區。
●9個歷史文化風貌區:侵華日軍731部隊罪證遺址、索菲亞教堂、鐵路局、哈爾濱工程大學、哈爾濱醫科大學、濱江道署歷史文化公園、猶太公墓、省軍區第一乾休所、馬忠駿墓園。
●18個歷史性綠地環境保護區:兆麟公園、斯大林公園、建國公園、哈爾濱游樂園、兒童公園、原動物園、北秀游園、靖宇公園、太平公園、古梨園、長青公園、尚志公園(原香坊公園)、遁園、森林公園、東北林業大學試驗林場、黑龍江中醫藥大學綠地、太陽島公園、西崗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