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26日訊 過去每年六七月份,對於家有適齡學生的父母,都會是一段焦慮不安的時間。很多家長盡其所能托人找關系,很多學生奔波於各種招生測試現場,目的只有一個:擇校,到理想的優質學校就讀。
而現在,這種狀態已然發生改變。
“公辦小學實行相對就近劃學區招生;公辦初中實行對口招生;公辦學校不得招收擇校生,有擇校需求的學生到民辦學校就讀。”去年4月,隨著一紙政令,持續多年、令無數家長糾結的公辦校擇校問題就此畫上句號。
構建均衡教育,讓公辦校與民辦校百花齊放,讓每一所學校都有特色,讓每個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優質教育的陽光——這是取消公辦校擇校後哈爾濱著力要實現的美好教育願景。
擇校取消,公辦小學報名新生增加
“沒想到來報名的新生家長這麼多。”作為道裡區一所普通小學,面對新生家長盈門的熱鬧場面,安陽小學校長周宏敏十分興奮。“報名人數明顯比往年增多”,這是近兩年相當多普通小學報名期間的狀態:適齡兒童均能到片區內學區報名。
2010年,全市47所民辦公助中小學被規范清理,全部停招。2011年,這部分學校回歸“母體”開始正式招生。為保證政策的延續性和穩定性,教育部門對中小學的所在學區和對口學校范圍並未做出大的調整。
很多學校負責人都告訴記者,現在大多數家長能提前了解招生政策,不少人未雨綢繆,早早把父母的學區房過戶到自己名下,或提前購買學區房入住,“空掛戶口”等以往為擇校而較多出現的“非正常”現象,現在很少了。教育部門也承諾,只要報名所需的“六證”齊全,每個適齡兒童在所在學區的公辦小學都會有一個位置。
新區建名校,帶動家長擇校觀念大轉變
“很多家長都在我們學區內買房,在招生季,前來諮詢的更有數百人之多。”第七中學校長謝天威對記者說。雖然僅第三年招生,但這所2010年纔在群力新區建成的公辦初中早已名聲在外,以現代化的辦學條件和特色小班化教學吸引眾多家長慕名而來。
近兩年,哈爾濱市有多所建設在城市新區的公辦小學和初中開始招生,雖然學校都剛剛起步,卻以其名校領辦、骨乾師資、現代化設施而成功吸引了眾多家長的眼球。據了解,在深入實施新戰略的大背景下,哈市的學校布局正隨之改變,總投資7.5億元新建的25所現代化中小學陸續在群力、哈西、哈南、松北、利民等新區拔地而起。高起點、高標准、高質量,在教育部門為新區中小學建設確定了基調後,師范附小、兆麟小學、繼紅小學、經緯小學、69中、113中、師大附屬實驗學校等市民認可度較高的名優學校即被引入新區,通過領辦或聯辦的方式,發揮名校的示范輻射作用,不斷增加新區優質教育資源總量。
為在新區學校就讀,目前,很多家長選擇在學校所在片區內買房;還有很多雖家在學區內、之前因擔心新學校教學質量而捨近求遠擇校的家長,也回頭找老師商量能否再回來讀書。從以往買老牌名校的學區房、“空掛”戶口擇校,到現在選擇在新區買房入學,享受優質的教育和生活資源,家長的觀念也在這一選擇中發生著質的變化。
配額佔比高,優質教育資源輻射廣
“讓就近入學能夠成為家長願意接受的一個自然選擇”,資深教育人士這樣表示。據了解,為破解優質教育資源總量不足而引發的社會擇校熱,近年來,哈爾濱市通過名校領辦薄弱學校,名校、薄弱學校校長、教師輪崗,加大教育投入為薄弱學校“強筋健骨”,取消省重點高中民辦公助校等一系列教育新政,全力促進哈埠教育走上更加均衡發展的軌道,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的輻射面,大力推動教育公平。
作為全省中考改革實驗區,近年來,哈爾濱市教育部門先後探索建立了省市重點高中配額生政策,即從重點高中招生計劃中拿出一部分指標按比例分配給全市各初中學校。今年中考,哈市省重點高中配額生比例為50%,市重點高中配額生比例為61%,越來越多的學生以配額形式躋身重點高中學習。
教育人士表示,逐步加大配額生比例將成為未來中考招生的一種趨勢,預計至2015年,配額生比例至少會達到80%以上,屆時,哈市重點高中招收的新生大部分將會以配額方式錄取,為社會擇校熱全面降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