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28日訊(記者 李博)入秋的北大荒,遍野金黃,豐收在望,這裡的人們臉上洋溢著喜悅的笑容,一幅幅現代化大農業的壯美畫面吸引著八方來客,26日,黑龍江人“游龍江,愛家鄉”活動第二組踏訪農墾建三江管理局,作為本次活動的最後一站,告別了大界江、大濕地、大湖泊,這裡的美麗當是另一番景象。
建三江是我國“最早迎接太陽”的墾區,位於祖國東北邊陲的三江平原腹地,與同江、富錦、撫遠、饒河兩市兩縣相鄰,系黑龍江、松花江、烏蘇裡江會流的河間地帶,總面積1.24萬平方公裡,佔整個黑龍江省墾區面積的22%。

介紹建三江概況。東北網記者李博攝

建三江“萬畝大地號”。東北網記者李博攝
26日,記者來到了坐落於三江腹地二道河農場第六作業區內的總面積12620畝,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單體糧食種植區“萬畝大地號”,眼前的浩瀚稻海著實讓人驚嘆,建三江商務局旅游局局長郭震介紹說,該農場以“萬畝大地號”為突破口,采取點、線、面結合的方式進行輻射來努力打造旅游名場,采取科技投入和景觀建設相結合的措施,建立了核心功能區、典型示范區和規模展示區,修建了雕塑、長廊,種植了觀賞植物,開發觀光旅游,是黑龍江墾區展示現代化大農業的窗口。

停放在廣場上的大型農機具。東北網記者李博攝

大型農機具。東北網記者李博攝

建三江七星農場現代博覽中心,大型農機具。東北網記者李博攝
在建三江七星農場現代博覽中心記者看到,無論是從深翻泥土的大梨到翔舞藍天的農用飛機,從燒煤油的早期拖拉機到裝備GPS技術的最新輪式“巨無霸”,它集中展示了近百年來世界上各類農機具,讓游人在觀物知史中,了解中國農墾機械化艱辛歷程。
在七星農場寒地水稻信息園,石刻24節氣農事歌,講述水稻文化歷史,積淀了寒地黑土稻作文化豐富底蘊。向游人提供全景式水稻生產科技知識,滿足游人對北方稻作文化的追求和渴望。

比谷子還矮的高粱。東北網記者李博攝

觀賞茄子。東北網記者李博攝

綠色生態采摘園,快成熟的果實。東北網記者李博攝

而在三江更讓人大開眼界的要數七星農場現代農業科技園裡的熱帶雨林植物,那些風姿綽約的異國花卉,比谷子還矮的高粱,足以帶給你意想不到的驚喜。坐落在農業科技園旁邊的綠色生態采摘園,集休閑觀光、采摘體驗、果蔬集約化生產為一體,劃分為綠色蔬菜、提子葡萄、特色果樹、五味子中藥等四大觀光景點,田園秀美,景色宜人,果菜飄香,沁人心脾,更兼有采摘、餐飲等服務項目。園內一游,手摘口嘗,讓游人充分體驗回歸生態重返自然的生活情趣。
郭震告訴記者,建三江的旅游資源非常豐富,除了現代化大農業以外,各個農場競相打造自己的旅游特色產品,與周邊的風景區交相輝映,捆綁銷售,來吸引更多的觀光者。


拍下大個頭的南瓜。東北網記者李博攝
目前,哈爾濱到佳木斯每天有一趟火車,大約6、7個小時的車程,游人也可自駕游來體會別樣的北大荒風情。另悉,建三江將於明年3月15日全面啟動米都民用機場項目,預計三年建設完成,屆時將為外地游客來三江提供極大的便利。

建三江小城鎮建設,圖為當地民居。東北網記者李博攝

七星農場寒地水稻信息園。東北網記者李博攝



勝利農場農機具停放館。東北網記者李博攝
推薦旅游線路:
綠色米都五日觀光游
哈爾濱——建三江分局——七星農場(北大荒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勝利農場(喀爾喀山風景區)——洪河濕地自然保護區——前鋒農場(種子加工處理中心)——八五九農場(東安鎮)——二道河農場(萬畝大地號)——撫遠東方第一哨——同江(街津口、赫哲民族文化村)——哈爾濱
三江風光五日游
哈爾濱——佳木斯——洪河濕地自然保護區——勝利農場——八五九農場——撫遠東方第一哨——三江口——街津口——赫哲族村——哈爾濱
北大荒知青游
哈爾濱——佳木斯——建三江分局——七星農場——創業農場——前進農場——紅河農場——勝利農場——八五九農場——前鋒農場——二道河農場——前哨農場——勤得利農場——青龍山農場——同江口岸——哈爾濱
兩日游
建三江——七星生態園——七星現代農機具場——七星農機博物館——勝利農場(喀爾喀山風景區)——八五九農場(東安鎮、游烏蘇裡江)——二道河農場(萬畝大地號)——撫遠東方第一哨——建三江
建三江——七星生態園——七星現代農機具場——七星農機博物館——洪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勤得利農場(古城山莊、月亮灣、影視基地)——建三江
一日游
建三江——中華大糧倉——米廠——七星生態園——農機場——農機博物館——建三江
勝利喀爾喀山——八五九東安游江——渠首——八五九世紀園——七星生態園——洪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二道河萬畝大地號——撫遠東方第一哨
建三江——中華大糧倉——七星生態園——農機場——勝利喀爾喀山地質公園——建三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