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援疆系列報道七:農家菜園變果園 農民當起了『帶頭人』
2012-10-06 09:05:05 來源:東北網  作者:王蕊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援疆系列報道七:農家菜園變果園 農民當起了“帶頭人”

  東北網新疆阿勒泰10月6日訊(記者 王蕊)在新疆阿勒泰地區,農民們常年以種植葉菜為生。今年年初,福海縣村民楊應元一改往年種植葉菜的習慣,改為設施農業,引進了大慶市的“43”型溫室大棚技術種起了美國提子。幾個月過去了,楊應元家的葡萄樹長勢喜人,看著村裡人都眼紅了。掌握了新技術,有了新思路,老楊成了村裡的設施農業示范種植的“帶頭人”。

楊應元在修剪美國提子枝子。東北網記者 王蕊 攝

  一大早,現任福海縣委常委、副縣長呂國信就來到了綠苑專業合作社社員楊應元的家裡。眼下已經進入十月了,老楊這幾天正在為給葡萄樹剪枝的問題發愁呢,聽了他的擔懮,兩人就馬不停蹄地走在大棚裡,一邊擺弄著葡萄樹,一邊探討著技術。

  老楊告訴記者,改為設施農業種果蔬產品就是呂國信給他出的主意。

  呂國信給楊應元講解提子種植知識。東北網記者 王蕊 攝

  呂國信是黑龍江省的援疆乾部,更是深入基層的農技專家。2010年底,呂國信來到福海縣後,多次到農村走訪調研,他發現,新疆的水果主要集中在吐魯番,即北緯42°以南,而阿勒泰地區在北緯47°,北疆沒有設施農業和林果農業,但是當地的自然緯度和氣候條件非常適合設施農業。

  “那時候他經常到村裡跟我們聊,他說讓我建新棚種新品種,美國提子、四季草莓,可以增加收入,還把兩個地方的收入情況對比,我一聽就感興趣了。但心裡總是半信半疑地。”老楊介紹道。


  常年來,老楊和村民們已經習慣了葉菜種植,都已經習慣了,沒有技術也不敢盲目投資。就在老楊猶豫不決的時候,今年冬天,大慶市組織村裡的人去大慶參觀,參觀和了解了林果的種植後,讓老楊有了信心,他決定試一次。

  下了決心,老楊開始乾了,決定種植1千株美國提子。為了讓老楊無後顧之懮,呂國信把大慶先進農業設施技術——“43”型日光節能溫室暖棚引進來,並無償地提供了新型棚室設計圖紙等各類技術資料及適合當地生產的三種美國提子和四季草莓種苗1萬株。

  幾月個的時間,老楊認真地跟呂國信學技術、學知識,認真仔細地觀察每個時期樹苗的變化和長勢。每到果樹種植到了不同的時期,遇到什麼問題,呂國信就會親自到老楊家裡給他指導,講解知識,毫無保留地把應該注意和掌握的問題傳授給他。

  “平時,我要是有什麼技術問題,除了問呂縣長,還會打電話給大慶市的技術員宋健,為我作‘遠程技術指導’,雖然我們都沒見過,但我三天兩頭地打電話給他,問一些技術問題,什麼卷簾機、怎麼殺蟲等等,他每次都很好地解答了。”老楊笑呵呵地說道。

  幾個月過去了,現在老楊家的葡萄樹枝葉繁茂,看著這麼好的長勢,老楊也信心十足。“明年我就能收入2萬,隨後的每年都會翻番,到第3年的時候一株葡萄能達到12公斤的產量,我這1000棵樹,最低價格5塊錢一公斤,收入應該在5—6萬元了。而到了淡季的時候,賣價也會變,到時候我的收入就又會提高了。”

  聽完老楊算的賬,村裡的其他農戶也眼紅了。現在,在老楊的帶動下,一共有11戶農民也改成了設施農業,這也成為阿勒泰地區首例,而老楊則是村裡唯一懂得設施農業技術的人。

  “援疆的時間畢竟有限,希望這是個後續產業,有‘帶頭人’領著農民乾,帶動農民增收。現在,老楊就是這裡的‘帶頭人’。今年,通過招商引資融資825萬元,在福海縣共建設新型10座‘43型’大棚,建立1座保鮮庫,2座蔬菜加工車間。明年將在二期和三期中推廣。”

首頁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關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