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綏化10月8日訊 10月7日,筆者來到望奎縣植物園,看到的是人流如織的喜人場面,本地的、外地的游客或登亭遠望,或在九曲橋上駐足賞魚,一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景象。據介紹,“十一”黃金周期間,這個縣植物園、西窪荒省級濕地自然保護區、林楓故居等旅游景點累計接待游客達5萬人次。
近年來,這個縣圍繞打造濱北新興旅游名縣目標,把旅游產業作為推動縣域經濟跨越發展的新型主導產業來培育。借助地域、人文、生態、文化優勢,初步形成了以紅光寺為主的宗教文化游、以林楓故居為主的紅色勝地游、以滿族風情園為主的民俗風情游、以西窪荒省級濕地保護區為主的濕地生態游四大旅游體系。年接待游客超30萬人次,旅游產業年創收超億元,就業人數達到5000人。
這個縣以妙香山旅游開發區為平臺、以紅光寺為載體,編制了《望奎縣妙香山旅游發展規劃》,確立了紅光寺宗教文化旅游的產品與功能定位。同時,全方位開發妙香山旅游區,累計投資1100萬元加大紅光寺景區建設力度,使之成為我市佔地面積較大、設施較齊全的一所寺院。
這個縣以林楓故居為平臺,打造以林楓故居為內容的紅色游。投資超千萬元完善了林楓故居基礎設施建設,林楓故居紀念館共有五個基本陳列:林楓生平事跡陳列、林楓故居復原陳列、鄭家實業再現、館藏文物展、紀念品陳列,臨時展廳1個,館藏文物8000餘件。現在,林楓故居紀念館已經成為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防教育基地,被評為全省十大優秀陳列展、AAA級旅游景區。以林楓故居為主,以縣烈士陵園和衛星鎮“河口事件”發生地為輔的紅色旅游產業發展格局,紅色旅游經濟正成為這個縣一項新興產業。
這個縣以西窪荒自然保護區和植物園為平臺,著力打造生態游。西窪荒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是集生物多樣性保護、科學研究、宣傳教育、生態旅游等多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自然保護區,主要由蘆葦蕩、泡沼、草原、濕地等組成,保護區內共有脊椎動物228種,丹頂鶴、大天鵝、白鵝雁、鶚等鳥類145種。現在,保護區初步形成了一望無際的蘆葦蕩、百鳥爭鳴、波光粼粼水面的景觀;縣植物園佔地面積45萬平方米,綠化面積為35萬平方米,共栽植喬、灌木160多種12萬株,栽植花卉46種20餘萬株,播種草坪5萬平方米。園內收集了長白松、油松、紫葉玫瑰等東北地區珍稀樹木40餘種。園內建有中心廣場一處,各具特色的專類園六處(百花園、觀果園、薔薇園、珍稀樹木園、山水園及福壽園)。修築了佔地面積1.8公頃的人工湖和26米高的假山,是集休閑、娛樂、科普等諸多功能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生態園林。
這個縣把滿族文化和皮影藝術、詩詞文化緊密結合,打造出以滿族風情園為內容的民俗文化游。投資1500萬元建設了佔地1.2萬平方米的滿族風情園。園內從滿族源流、生產、生活、禮儀、信仰等多方面用文字、圖片、實物展示其歷史風貌。以滿族風情館、生產展廳、古玩店等為主體,滿族酒家的八碟八碗菜系及火鍋、水餃等飲食文化,涵養滿族風情館事業,實現文化事業與旅游產業的雙贏共進。2011年,滿族風情園被評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