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策
搜 索
王憲魁:加緊搶收秋糧確保農業豐產增收
2012-10-15 07:58:46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賈輝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日報10月15日訊 10月13日,省委副書記、省長王憲魁帶領省直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就秋收、設施蔬菜產業發展和園區建設工作,深入到雙城市和五常市進行調查研究。他強調,要針對當前氣候不利和秋收進度慢的實際情況,克服一切困難,采取一切有力措施,加緊秋收和秋翻整地,保證顆粒歸倉,豐產增收。同時做好糧食曬晾、收儲工作,幫助農民適時銷售新糧,爭取賣出好的價錢。中心城市周邊縣區發展蔬菜產業特別是設施蔬菜,是調整優化農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途徑,也是擴大蔬菜供給、保障市場供應、平抑市場價格的需要,是關系民生的大事好事。要著力發展蔬菜重點生產基地,保障蔬菜市場供應和價格基本穩定,優化我省種植結構,帶動更多農戶增收致富。要依托良好的區位和產業基礎優勢,大力發展城市農業、綠色食品和現代物流產業,培植更多財源稅源,高標准、大規模地建設產業園區,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當好縣域經濟發展的龍頭。

  省委常委、哈爾濱市委書記林鐸,副市長張萬平及省直有關部門和當地黨委政府主要負責同志等參加調研活動。

  王憲魁十分關心秋收工作。冒著綿綿秋雨,他深入到雙城幸福鄉玉米高產示范田秋收現場和五常紅旗鄉東城子村西城子屯大壟玉米雙行秋收整地現場,查看莊稼收割和秋翻整地情況。他要求,抓好秋收生產事關農民增收和農村發展,要切實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全力以赴抓秋收、搶進度,確保顆粒歸倉。受“布拉萬”臺風影響較大的水稻、玉米倒伏地塊,更要優先收獲,堅決防止籽粒霉爛。要抓緊結束秋收,騰出更多的時間和機械力量,高標准、高質量搞好秋整地,為明年的春耕生產提供有力保證。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要組織乾部深入到秋收一線,為農民秋收解決實際困難,辦好事、辦實事。要超前謀劃,科學組織,積極搭建銷售平臺,幫助農民尋找銷路,確保實現糧食豐產、農民增收。

  調研期間,王憲魁一行來到位於雙城市公正鄉愛鄉村的果蔬生產基地。2011年以來,該基地已累計投入3215萬元,建設溫室260棟,今年投入生產178棟。雖已進入深秋時節,可一棟棟蔬菜大棚裡卻暖意融融,西紅柿和辣椒等果菜青翠欲滴、長勢喜人。王憲魁一邊仔細觀察蔬菜生長情況,一邊向種植戶詳細了解大棚造價、種菜成本和市場銷售價格。得知一棚蔬菜的淨利潤可達5萬多元,他勉勵當地黨委政府要搞好市場調查,進一步選育抗低溫、耐弱光的蔬菜品種,逐步擴大種植規模,提高生產質量。看到蔬菜大棚內已安裝上種植戶自行設計制造的節能小鍋爐,王憲魁詳細詢問其工作原理和節能環保情況,希望他們進行專業測試,細算燃煤用量,采用綜合增溫技術,既把自然光源挖掘利用到極限,又要發揮好煤、電和秸稈增溫取暖的保障、輔助作用,千方百計降低蔬菜的生產和運行成本,獲得更大利益空間。為充分放大棚室蔬菜生產的優勢,五常市把今年確定為“蔬菜產業建設年”,計劃投資10億元,建成以紅旗鄉、拉林鎮為中心的北部蔬菜產業基地。在該市大地多寶蔬菜種植農業專業合作社,王憲魁走進溫室,向種植戶認真詢問棚室溫度、構造和節能情況並征求發展蔬菜生產的建議,與隨行同志共同商討如何擴大蔬菜種植規模,降低生產成本和暢通銷售渠道等問題。他強調,發展蔬菜產業是保證市場供應和價格基本穩定的需要,事關百姓生活質量的改善,符合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和我省實際。要通過大力發展棚室蔬菜生產,提高地產蔬菜市場供應比重,保證冬季蔬菜市場供應,防止因市場蔬菜價格大的波動,影響群眾基本生活。要總結推廣先進種植經驗,促進蔬菜越冬規模化生產,確保每年11月、12月、1月、2月的本地蔬菜上市供應,真正起到調控市場、穩定物價和農民增收的作用。王憲魁還驅車趕到五常拉林滿族鎮,考察露地菜生產情況。該鎮露地菜實行春秋兩茬輪種,即春天種毛蔥、大蒜,秋天種白菜。其中白菜經過冬儲後,畝純收入可達萬元。王憲魁走進菜地,實地查看菜的長勢,並到農戶家現場了解儲菜窖建設情況。他強調,發展蔬菜產業是解決“菜籃子”、優化我省種植業結構的需要,也是農民增收和拉動就業的需要。冬季最寒冷的季節,外地的黃瓜、西紅柿、茄子和辣椒等蔬菜對我省市場衝擊最大。省市縣政府要研究扶持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完善棚室設施,選育優良種苗,實現蔬菜低成本越冬生產。同時,要積極鼓勵引導農民調整種植結構,促進農民由生產者向生產經營者轉變,搞好白菜、毛蔥、蘿卜等地產蔬菜的種植、儲藏和銷售,更好地平抑物價,滿足消費需求。王憲魁特別強調,作為中心城市的近鄰縣區,要積極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大力調整農業結構,由低效的傳統農業向城市農業、觀光農業等高效農業轉變、提昇。

  王憲魁還深入到雙城市經濟開發區和五常市牛家工業園區,重點考察了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和未來產業規劃等情況,對雨潤全球農副產品采購中心項目、好門面實業有限公司和興國鋼結構有限公司進行了調研。他指出,產業園區是承接項目落地的平臺。而產業項目建設是加快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重要突破口,也是產城融合、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根本途徑。雙城和五常都是農業大市,又是產業大市,在發展縣域經濟上具有很強的代表性。要加快建設特色鮮明、布局優化、設施完備、要素集聚、項目配套的園區體系,提昇園區承載能力。加大投資強度,延伸產業鏈條,提高附加值。要依托豐富的農畜資源,大上產業項目,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推動農業產業化,加快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把農業變成保障農民增收的綠色食品大產業、現代物流大產業,促進城鄉統籌發展,提高農民生活水平。

責任編輯:高長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