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16日訊 目前,不少人到了餐廳或者咖啡館,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拿出手機搜索店裡的免費無線網絡,這似乎已經成了很潮的事情。很多店面也都在門口貼出『店內有免費WiFi』的標志,以此來吸引更多顧客。但是此舉也經常會被一些不法分子所利用,從而竊取手機上網用戶的個人信息和密碼,包括網銀密碼、炒股賬號密碼等。
據了解,免費WiFi供應已成時下公眾場所的『熱寵』。我市肯德基、星巴克、麥當勞等公共場所都陸續開始供應免費WiFi。近日,記者走訪了多家免費供應WiFi的公共場所發現,不少顧客正在用筆記本和手機上網。采訪中,對於使用免費WiFi上網可能丟失網銀支付保賬號這樣恐怖的消息,市民均表示不知情。
用戶在享用免費網絡的同時,真會面臨安全風險嗎?對此,哈爾濱理工大學網絡信息中心老師劉鑫介紹,一些不法分子在公共場合用一臺電腦、一套無線網絡及一個網絡包分析軟件就可建一個無線熱點,搭建一個不設密碼的WiFi。如用戶使用該WiFi,不法分子就可以盜取手機上的資料,這種方式被稱為WiFi釣魚,專門對手機用戶下手。
劉鑫告訴記者,現在大多數WiFi的傳輸信道是沒有經過任何加密的,在這種情況下,假如用戶使用的軟件對自己所傳輸的數據也不加密,就意味著通過該無線網絡傳輸的數據包是共享的,不法分子通過抓包軟件很輕松地就能對這些明文數據進行盜取,即使對於一些加密不是很嚴密的數據包,不法分子也可通過破解軟件來獲取信息。
另外,在家的網絡用戶也要小心陷阱。專家告訴記者,目前黑客不僅會利用免費WiFi設套,還會主動攻入家庭用戶的WiFi連接。
據了解,現在在一些開通寬帶網絡的家庭都會把自己的路由器作為一個小型的WiFi發射器,以方便在家裡進行移動上網。然而這種方便的移動網絡給黑客提供了入侵便利。專家表示,現在有很多破解家庭網絡的工具,一旦黑客破解了家庭WiFi,就有可能對用戶機器進行遠程控制。
面對如此囂張的WiFi侵入黑客團,市民該如何防御呢?劉鑫提醒,在公共場所選擇WiFi時,一定要看清名稱,並最好詢問櫃臺人員。同時,對於家庭WiFi用戶,也要定期對家裡的WiFi密碼進行修改。
此外,專家還建議,在一些公共區域,用戶盡量不要使用網銀、購物、收發郵件等帶有個人賬號和密碼信息的這類軟件,瀏覽網頁並無影響,不涉及個人隱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