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牡丹江
搜 索
海林市與大連企業展開新能源項目建設領域合作
2012-10-16 09:49:52 來源:大鵬新聞網-牡丹江日報  作者:王洪亮 王唯先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0月16日訊 進入10月,海林市與大連一家新能源企業展開了多次互訪,雙方在新能源項目建設領域的合作洽談進入了實質性階段。項目落地後,預計將落下約10億元的投資,年產值將達120億元,並給海林市帶來每年約12億元的稅收。

  能夠“迎娶”這樣的好項目,海林市這位“婆家”自然頗下了一番功夫。但很少有人知道,“企業近期將選擇東北一地布局”這樣精准、及時的消息,來源於一個熱心家鄉建設的海林人的“爆料”短信。

  說起招商引資,絕對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它事關一個地區的GDP和財稅增長,更影響著產業走向乃至民生發展。同其他地區一樣,在當今投資者普遍觀望下,海林市的招商引資工作也一定程度上面臨著困境。復雜情勢下,海林市打開局面的眾多富有新意“招式”,體現出了自身招商引資工作的獨特“語法”。

  今年5月,大連市海林同鄉會成立,數十位在大連打拼多年已有所成的海林人歡聚一堂。海林市主要負責人與他們聊起了“家常”,拜托他們能夠對家鄉發展發揮力所能及的作用。

  隨後,海林同鄉會在北京、上海等地相繼落戶,目前已吸引到300到多位海林籍企業家積極參與。海林市還在這些城市專門建立了經濟合作聯絡處,靠前為同鄉會提供服務,開展招商引資工作。半年來,這些企業家當中的一部分回鄉考察,主動與招商部門進行洽談,其中新型防火保溫材料等一批億元以上項目已實現了開工建設。

  同鄉會建立的意義,實際上遠超吸引海林籍企業家回鄉投資。設計者更多的考量在於,借助各地海林企業家龐大的人脈網,全面提昇招商工作的效能。

  一談到敲門招商,許多人的感受是:門難進,人難見,跑多少次仍是原地踏步。同鄉會活動開展後,海林乾部的招商體驗大為不同。有了熟人引薦,企業的老總們總是坦誠相迎,對接效率大幅提高。更重要的是,由於同鄉會成員總能提供精准的投資意向信息,使得對接成功率迅速提昇。


  同鄉會的成功運作,是海林市“加快推進招商由‘政府主導’向‘全民參與’轉變”的具體實踐。不同於以往的“全民招商”,“全民參與”調動了包括企業家在內,最貼近市場的人際網絡,使得招商工作由“敲門”轉變為“串門”,實現了方式的創新。

  “敲門”變“串門”之外,是更具深意的“招商變選商”。悄然之間,海林市的招商引資目標已經轉向全力引進國內外500強、行業旗艦、產業龍頭、行業協會和金融機構。在挑肥揀瘦的背後,是海林市對未來產業結構和發展方式的超前思考。今年的中共海林市五屆二次全委會報告,將項目標准低、質量差,視為制約海林發展的“軟肋”和財政“身板兒”不硬的癥結。項目建設“看投資、看稅收、看效益、看拉動、看附加值”的“五看標准”因此牢固樹立。

  與“五看標准”相對應的是,海林市加大了對接戰略合作伙伴的力度。韓國最大的物流企業天一集團,看中了海林市及周邊密集的旅游資源,目前正在與海林方面深入洽談,合作打造頂級旅游項目。同樣來自韓國的正官莊集團,是全球最大的紅參種植、深加工企業,日前,在海林的測土工作已經結束,結果顯示非常適合紅參生長,項目落戶指日可待。

  在重點引進稅收增長型、產業拉動型、基地帶動型項目的同時,海林市還有意識地不斷吸引中小企業落戶。這些中小企業的生產主要圍繞“匯豐石油鑽具”、“海林北味”等一批龍頭企業展開,有利於形成上下游吃配良性產業發展格局。圍繞龍頭抓招商中,海林市充分利用了一些從開發區退出企業的固定資產“存量”,打出了一場場精彩的“閃電戰”——良好的廠房基礎設施,讓新入駐企業實現了“來了就談,談完即落,直接開工生產”。

  獨特、鮮明的招商引資“語法”給海林市帶來了豐厚的回報。據統計,今年以來,海林市共外出招商568批次2000人次,對接企業412家,引進了榮氏集團、徐工集團等一批戰略投資者,為產業項目建設提質增效打下了堅實的前期基礎。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關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