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十八大代表趙維軍:一個『界江衛士』的使命擔當
2012-10-16 15:29:18 來源:東北網  作者:陳立濤 印蕾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人物簡介:趙維軍,1981年出生,1997年12月入伍,1999年12月入黨,黑龍江省軍區邊防某團“黑河好八連”連長。2009年沈陽軍區安全管理工作先進個人,2011年省軍區優秀共產黨員、邊防管理先進個人、基層乾部標兵、邊防執勤先進個人,2012年3月被沈陽軍區評為“學雷鋒標兵”、榮獲學雷鋒金質獎章,先後榮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4次。

  東北網10月16日訊 (陳立濤 記者 印蕾) “作為邊防軍人,只有像界碑一樣永遠忠誠地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纔能做黨和人民放心的守邊人。”這是“黑河好八連”連長趙維軍的心聲,更是他的行動。

趙維軍組織官兵訓練。 魏建順 攝

  13年來,雖然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趙維軍卻用自己的忠誠,在北疆哨位書寫出一名邊防軍人對祖國默默的摯愛、對邊防事業使命的擔當。

  傳承,鍛造邊防線上一把鋒利的“尖刀”

  軍校畢業後,趙維軍回到“黑河好八連”,短短幾年功夫,素質全面過硬的趙維軍成為連長,他感觸最深的是“黑河好八連”給予他的責任和力量。

  面對著連史館的英模譜,說起一代代官兵的戍邊史,趙維軍表情莊重,“如今‘黑河好八連’交到我手上,我要帶領官兵練就過硬素質,不能給八連的前輩丟臉摸黑!”

  面對歷史榮譽,現實中復雜的邊境情況,怎樣提高部隊維穩處突能力,鍛造邊防線上一把鋒利的“尖刀”,趙維軍深感責任重大。

  當連長4年,他堅持嚴格按大綱抓訓練,八連官兵個個都練就了一身硬功夫。

  “十五年過去了,‘黑河好八連’而今更過硬!”一次抽查考試後,考官這樣評價“黑河好八連”。

  那天夜裡,在趙維軍和連隊官兵絲毫沒有准備的情況下,部隊奉命緊急出動,在山區奔襲十餘公裡,沒有一人掉隊。官兵還沒來得及急喘口氣,山口和密林處突然出現假設敵目標,官兵們輪番射擊,個個槍響靶落,擊中目標,夜間射擊優秀率97%。

  幾年來,趙維軍帶領官兵進行了十餘個課目訓練,訓練涉及天、地、山、水等多維空間立體化作戰。一次,一名新兵的臉被荊棘劃出一個大口子,鮮血直流。他迅速打開“野戰急救包”,敷藥止血後繼續前進。

  尖刀一亮,就要所向披靡!


  堅守,築起祖國界江鋼鐵屏障

  八連的文書說,趙連長心裡裝著一張“活地圖”,腦子就是個“定位儀”,他對轄區內界碑、主航標、島嶼、沿江自然村和所有道路都了如指掌。對趙維軍來說,每一寸國土都是他的“心頭肉”,他對邊防線上的一草一木都充滿了深情。

  冬季,界江天然屏障消失了,全靠趙維軍帶著官兵在嚴寒中堅守。界江上的清溝,又稱“鬼門關”,只要墜入清溝,被江水衝走,就會“頂鍋蓋”上不來,每次巡邏趙維軍都要走在最前面。

  “月牙尖嘴,凍死小鬼。”界江地表溫度最低可達到零下47度左右,趙維軍和戰士們的臉經常被凍的青一塊紫一塊,每次下崗時,面罩要用十多分鍾纔能摘下來。用涼水洗臉,凍傷膏代替了護膚品。

  2010年1月,趙維軍帶領戰士巡邏時,忽然聽到馬達聲從江面上傳來。在夜色的掩護下,3個黑影正要越境,趙維軍帶領戰士迅速出擊,將要越境分子抓獲並送到邊防派出所處理。

  每年冬季,趙維軍幾乎沒有睡過囫圇覺,他養成了冬天合衣而睡的習慣,不脫衣服,遇有突發情況,馬上處置。

  工作實踐中,趙維軍還總結出了很多經驗被推廣,轄區多年被中俄雙方確定為“模范管段”。讓不法分子聞風喪膽,在界江邊防線上築起了一道堅不可摧的鋼鐵長城。

  忠誠,在奉獻中履行使命責任

  “人海茫茫,你不認識我,我在遙遠的路上風雨兼程……”這首寫給邊防軍人的抒情歌曲趙維軍特別喜歡。趙維軍說,奉獻的人生最美麗,獲得人民理解最快樂。

  下江代表祖國,上岸代表軍隊。2008年9月,一中年男子來到連隊。到了門崗就給哨兵跪下,雙手抱著戰士的雙腿激動地說:“求求你們救救我的媳婦,她難產大出血,正在醫院搶救,急需要大量A型血救命!”

  趙維軍看到人命關天,一面向上級報告,一面組織官兵到地方血站采血驗血,15個血型符合的戰士,每人獻了200CC血。官兵們的血液緩緩輸入產婦體內,經及時輸血搶救,母子平安。夫婦兩為孩子取名“軍生”,並制作了錦旗送到連隊。

  趙維軍始終沒有忘記軍人的使命和責任,他可以救下一名素不相識的臨產婦女的生命,卻不能陪著妻子進醫院,迎接兒子的出生。

  2010年夏天,趙維軍的妻子馬上臨產,地方政府向部隊求援,三灣洪水肆虐,金礦裡有一化學原料泄露,必須馬上控制,防止有害物質在水中擴散。災情就是命令,趙維軍立即帶著一支抗洪搶險應急分隊,奔赴災情地區。

  軍民魚水情深,在黑河市開展的“千家餃子進軍營”活動中,趙維軍吃著餃子,感慨地說,“千家餃子,能吃出千百個味道來,這是千百個家庭交給軍人的責任,我們不能有絲毫的麻痺和懈怠。國門連著家門,我們要為祖國和人民守好邊站好崗。”

首頁  上一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