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18日訊 17日,哈爾濱市委、市政府對2011年以來被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的“五常大米”、“綠寶石”、“香其醬”、“龍丹”和“鴨寶寶”等5家企業分別獎勵50萬元,對認定為省著名商標的“銀珠”、“方正大米”等25家企業分別獎勵1萬元。截至目前,哈市中國馳名商標量已達31件。記者從哈市工商局了解到,哈市有近37萬戶市場主體,注冊商標僅有38419件,與一些發達地區和城市相比還有很大差距。
“名牌”企業被重獎
為了鼓勵企業創名牌,哈爾濱市政府對獲得馳名商標、著名商標的企業給予重金獎勵。
2004年“三精”商標獲得了中國馳名商標,哈爾濱市政府重獎企業100萬元,“哈藥”也獲得了100萬元的獎勵。2009年,哈爾濱市政府還對“花園”白酒、“葵花”藥業、“飛雲”防盜門等5家馳名商標及“紅光”鍋爐等55家省著名商標企業給予305萬元的表彰獎勵。2010年,哈飛等4家企業獲得中國馳名企業各獲獎勵50萬元,“哈儀牌”等20家省著名商標企業各獎勵1萬元。據有關部門統計,哈市目前已累計發放馳名、著名商標獎勵資金1070萬元,表彰鼓勵培育“知名品牌”企業。“五常大米”在剛剛獲得省政府100萬元獎勵後,哈市政府再次獎勵50萬元給予鼓勵。
據國家商標局發布的數據顯示,哈市注冊商標總量為38419件,近三年新增20127件,相當於2008年以前歷年商標注冊總和,在全國大城市中的排序呈上昇趨勢。目前,哈市中國馳名商標數量31件,省著名商標192件,市著名商標374件。哈市申請商標注冊數量和有效注冊商標數量每年增長10%以上。
商標意識弱 超半數企業商標使用不規范
“企業獲得了馳名商標,既能得到國內法律保護,又能得到國際性條約的保護,還可以避免商標被境外惡意搶注。”哈市工商局局長喬樹江說,馳名商標是國際通用的法律術語,它的產生是由國家主管商標的行政管理機關和司法機關依法認定的。
喬樹江表示,商標在市場競爭中,作用日益凸顯。典型的事例,一企業商標使用了多年,但沒有注冊,結果商標被他人搶注,無奈該企業被迫花幾十萬元從他人手中買回原本屬於自己的商標。另外一個事例,一企業的商標在被認定為“省著名商標”前,參加廣交會時很難拿到展位,只好從有展位的企業手中買轉讓的展位,一個展位最高要花10多萬元。在該企業商標被認定為“省著名商標”後,再參加廣交會,企業花上二三萬元就能得到一個保證性展位。
近年,哈爾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商標工作,出臺了鼓勵哈市企業創著名商標、馳名商標的獎勵辦法,然而,在哈市的一些企業中,不重視商標的現象比較嚴重。哈市工商部門近日對企業商標使用情況調研時發現,多半企業沒有規范使用商標。
“哈市企業的商標意識雖然逐年提高,但在很多方面還有待提高。不僅爭創著名、馳名商標的意識弱,就是商標注冊的意識也比較弱。”喬樹江感到更為可惜的是,有的企業拿到了注冊商標、省著名商標,卻沒有很好地加以利用,白白浪費了商標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