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大慶
搜 索
大慶新型暖棚富了阿勒泰農牧民
2012-10-19 14:07:01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夏雪 王蕊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日報10月19日訊 日前,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勒泰地區福海縣闊克阿尕什鄉卓爾尕村農牧民楊應元家的庭院裡,一位膚色黝黑的東北漢子操著濃重的東北口音,正在指導村民們如何栽種侍弄從大慶引進來的美國紅提和四季草莓苗。這裡搭建著來自大慶新型標准的春秋暖棚,“咱們這個大棚裡,必須要按兩米行距、0.30米株距栽種,把握好45度傾斜角,一定要把距離掌握好……”他講解著,不時為美國紅提苗打著杈子,儼然一位農技專家。村民將他團團圍住,問個不停。楊應元告訴記者,他就是福海縣委常委、副縣長、大慶市援疆乾部呂國信。

呂國信(中)講解第三代“43”型日光節能溫室暖棚的種植優勢。

  2010年年底,呂國信來到對口援疆的福海縣後,分管設施農業、林業和畜牧工作。在多次的走訪調研之後,呂國信認為福海縣氣候乾燥、光照足,非常適合設施農業的發展。“傳統種植模式科技含量低,特色產品不突出,農民增收緩慢,設施農業增收快,但農民一時還不能完全接受,必須要有示范戶帶動,大家就敢乾了。”呂國信說。

  “去年,呂縣長第一次找我說免費給我提供圖紙和苗子,讓我建新棚種美國提子、四季草莓、鮮桃、反季節茄子樹等特色新品種,說可以增加收入。”楊應元告訴記者,自己種了好幾年葉菜,都已經習慣了,剛開始不敢盲目投資。呂國信多次幫他分析,像他原來的一座暖棚每年收入只有1~1.5萬元,如果建黑龍江省最先進的第三代“43”型日光節能溫室暖棚種果蔬產品,冬季不用燒爐子,棚室溫度能比以前提高10°C~15°C,每年效益至少提高三到四倍,一個棚淨賺六七萬元沒問題,楊應元的心被說活了。今年2月,呂國信帶著楊應元赴大慶市考察,此番考察更堅定了楊應元的信心。

  為了能在福海縣試建成功,呂國信在回大慶過春節期間,親自繪制圖紙,並請大慶市有關專家進行反復論證,同時將美國紅提、四季草莓特色種苗引進到了福海縣。首先在楊應元的院裡搭建起大棚,還在觀望中的村民也紛紛效仿,在自家的庭院建起了黑龍江大棚。

  “從大棚籌建的那天,呂縣長就天天來,有時候白天沒時間,晚上也一定要過來看看,要求很嚴,標准也很高,一根鐵絲也不能焊錯位置。他把技術傳給我,我再傳給別人,讓大伙兒共同致富。”楊應元說。

  就在記者采訪時,大慶市大同區農業技術員宋健給楊應元打來了電話,詢問美國紅提長得怎麼樣,指導老楊如何使用卷簾機,還提醒老楊現在該給紅提打杈子了,再過幾天就晚了。老楊一臉喜悅,過去苦於沒有技術,收入不多,自從有了大慶技術員的“遠程技術指導”,不論遇到什麼難題,隨時可以撥打技術員的電話。“如果碰到非得現場解決的難題,呂縣長說話就到,今年我的草莓就能見效益了,明年這個時候就可以吃上提子了!”楊應元抑制不住喜悅之情。

  楊應元高興地帶記者參觀他家新包的一片“43”型暖棚,棚裡的尖椒已經掛果,暖棚旁邊的兩層小樓正在建設中。“這裡是廚房、那裡是大廳、樓上還有包間,將來游客從大棚裡摘了果菜,直接就能拿到廚房做成菜。”

  此次對口援疆中,大慶市負責福海縣。他們對“二鄉一鎮”進行了整體規劃,福海鎮良種場作為佔地120畝的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將被打造成集觀光、采摘、休閑、娛樂、餐飲為一體的觀光農業示范基地。包括楊應元在內的20戶卓爾尕村種植戶還作為“庭院經濟示范戶”,通過發展居家旅游的農家樂來提高收入。

  如今,楊應元還組織村裡的農牧民成立了綠苑專業合作社,楊應元作為理事長,指導社員有計劃地統種統銷,計算好果蔬的成熟期,有效地錯開吐魯番水果上市的時間,賣上了好價錢,農牧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大伙都說我是領頭羊,我說黑龍江的援疆乾部纔是我們致富的引路人啊。”

  “推著農民走,農民往後瞅,帶著農民乾,農民向前看。”采訪中,呂國信風趣地說:“農牧民富了,我們援疆乾部就算沒白來。”

責任編輯:張雋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