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19日訊(記者 侯巍)近年來,雙鴨山市以社區黨建『有人管事、有錢辦事、有場所議事』和『社區黨建區域化』為工作目標,通過抓重點、攻難點,破節點,使社區黨建工作走上了科學化、規范化、標准化發展軌道。
配齊配強社區乾部,變『無人理事』為『有人管事』
按照『分級負責、分層培訓』的原則,建立了市、縣(區)、街道三級社區乾部培訓體系。全市投入培訓經費120多萬元,舉辦培訓班39期,培訓1622人次。先後組織社區乾部赴山東青島、吉林四平、遼寧大連等地學習考察11次,有效地提高了社區乾部整體素質。建立社區乾部人纔儲備庫,通過采取從本地民營企業家、復員退伍軍人、大中專畢業生等各類優秀人纔中『物色』,從外出創業能人、外出務工人員中『回請』等辦法,充實到社區黨組織書記崗位。
饒河縣在換屆中確定了40名政治素質好,帶頭致富、帶領致富能力強的社區乾部進行重點培養,並在4個社區實行黨組織書記、居委會主任『一肩挑』。按照『公開報名、競職演講、民主推薦、黨員選舉』方式,嚴格履行組織程序,面向高校畢業生、『三支一扶』項目生選聘社區乾部。寶山區先後拿出50多個社區公益性崗位進行定向選拔,通過公開選拔,錄用了11名社區黨組織書記、25名社區黨組織副書記。
加大社區經費投入,變『無錢做事』為『有錢辦事』
按照『費隨事走』的原則,加大社區黨組織活動經費投入力度,確保社區黨組織『有錢辦事』。將社區乾部津貼納入市縣(區)級財政預算,社區黨組織書記津貼由原來的每月800元提高到每月1100元,社區主任、副書記津貼由原來的每月700元提高到每月1000元。按照『共建共惠』的原則,與全市156個單位簽定了社區結對責任狀,結對共建單位累計投入資金340多萬元,為社區提供電腦、打印機等辦公設備173臺套,圖書3萬餘冊,辦公用房9000多平方米,提供健身器材160多套,社區基礎設施狀況有了根本改觀。市委積極引導社區創辦實體經濟,增強社區『造血』功能。尖山區聯合市移動、電信、聯通3家通信公司,成功將居民手機繳費、入網等業務進駐社區,在社區設立了便民服務繳費站,將3家通信公司的業務項目落在繳費站,繳費站每月將為社區帶來了400餘元的經濟收入。
加快社區場所建設,變『無處議事』為『有所議事』
按照高規格設計、高標准建設、規范化管理的要求,強化社區活動場所建設。把社區活動場所建設與城市總體規劃結合起來,市、縣(區)兩級分別成立了社區活動場所建設推進工作領導小組,建立領導包點推進工作制度,實行『一把手』負總責,其他班子成員每人包1—2個聯系點,落實分解工作任務。在采取幫建、聯建、共建、捐建基礎上,出臺社區活動場所建設特殊政策,規定凡是新建居民住宅小區,必須配套建設社區辦公和服務設施,否則規劃部門不予審批。把嚴格管理作為社區活動場所不再流失和有效運行的重要保證,把新建場所上劃到縣(區)組織部門進行統一管理,對原有活動場所的產權變更、維修、維護進行監管,對新發生的危舊場所制定改造計劃。同時,下發了社區活動場所管理和使用百分制考核辦法,對活動場所內部設施、外部設施、資產管理、維護使用等方面進行了明確規定。
整合社區資源配置,變『封閉式』為『區域化』
堅持從優化黨組織配置入手,整合基層組織資源,變『封閉式』為『區域化』。不斷創新社區黨組織設置方式,把基層黨支部建在樓院上、志願者服務隊伍上和『兩新』組織上。深入開展了『在職黨員自願認領社區崗位』活動,按照『屬地化管理』的原則,把機關、企事業單位的離退休黨員納入社區黨組織管理,逐步形成黨員『工作在單位,活動在社區,奉獻雙崗位』的黨員管理新機制。目前,全市1100名在職黨員認領了社區崗位,共開展各種便民活動3700餘次。對轄區內的駐區單位,開闢『綠色通道』,提供快捷服務。通過與轄區單位一起組織開展活動,加強溝通聯絡,不斷提高雙方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集賢縣針對城區布局特點,在商貿集中的商業街開展了區域化黨建工作『示范街』創建活動,通過積極引導商業街沿線各商業網點與社區開展『互聯共助』活動,極大地激發了社區黨建工作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