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22日訊 為貫徹落實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進一步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的若乾意見》有關要求,切實加快推進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七臺河市從今春起在全市范圍內集中開展了卓有成效的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截至目前該項工作已經進入尾聲,為確保年內高質量完成此項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
為加強對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的領導,市政府成立了以主管副市長張建偉為組長的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包括市財政局、農委、林業局、各區(縣)人民政府等,負責統籌安排開展全市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國土資源局,負責日常工作。張建偉代表市政府與各區(縣)政府簽訂了目標責任狀,明確各單位責任,制定了完成計劃時間表。同時,市國土資源局制定了《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實施方案》,抽調熟悉地籍管理業務的骨乾和技術人員,成立了土地登記辦公室,由局長任辦公室主任全力推進此項工作。
為順利開展此項工作,做到目標明確,程序合法,有章可循,市國土局把桃山區萬寶河鎮和勃利永恆鄉作為試點,先行開展工作。他們從外業調查、權屬審核、簽字認界、公告、登記發證,摸索出一套完整的工作程序,為全市此項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有了試點的經驗,市國土局便在全市范圍內鋪開了農村集體土地登記發證工作。工作中,市國土局首先注重對鄉(鎮)、村各級領導乾部和參加指界人員的業務培訓,做到宣傳、解釋、工作“三到位”。其次,組織測量隊對七臺河市土地精心解析勘測、調查。經過反復調查及借助相關權屬單位指界、認界,確定無異議後出圖、填表、繪圖、印刷。再征得村民及村乾部同意後對相關文件簽字、蓋章、出示通告。最後,給村民發放土地所有權證以確定坐標位置。
七臺河市應發證集體土地總面積為1871平方公裡,共220個行政村,且地貌多為低山丘陵,若想做到精確測量難度很大。為了精確測量土地,按時完成任務,市國土局購置了大批先進測量儀,引用GPS精確定位坐標系統,使獲得的數據更加精准,域內土地測量達到全覆蓋、零死角水平,這在土地測量成果上極具代表性。市國土局測量隊夜以繼日地深入田間地頭,積極投入到勘測地形、測量土地、制圖、上表等項艱巨工作中。
為了配合國土部門農村土地確權工作的順利開展,市林業局高度重視,組織各林場場長部署林地與農村土地邊界確認工作,並指派專門人員全力以赴抓好此項工作。每當林地與農村土地邊界出現糾紛,他們都能及時出現在現場,調節糾紛、化解矛盾,最終使林地與農村耕地權屬問題得到圓滿解決。
經過國土資源局的不懈努力及相關部門的積極配合,七臺河市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進展順利。目前,市本級除宏偉鎮28個行政村與樺南林業局因歷史原因界線未定外,已完成47個行政村的外業調查、地調表簽字、出宗地圖、權屬界線認界、發布公告等工作,涉及面積523.47平方公裡,應發證總宗地數301宗,已達到發證條件的246宗,佔全部宗地數的80%。長興鄉12個村已完成權屬界線審核工作,部分村屯需開展外業補測,現正在履行登記發證程序。全市現已完成192個行政村的外業調查、編制權屬界線圖、填寫地籍調查表、組織各相鄰單位履行認界等項工作,涉及宗地1353宗,佔全部宗地的97.8%。
此次七臺河市開展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對切實維護農民權益,有效解決農村集體土地權屬糾紛,化解農村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推動城鄉統籌發展都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