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青少年消費維權狀況調查顯示 花錢吃虧兩成學生認倒霉
2012-10-24 09:47:19 來源:東北網-新晚報  作者:張磊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0月24日訊 許多家長寧願自己費時費力幫孩子買東西,也不願把錢交給孩子讓他們自己去買。一是怕孩子沒經驗上當受騙,二是怕孩子亂花錢。現在的孩子到底有沒有理財觀念,自身利益受到侵害時會不會維權?

  日前,哈爾濱市消協發放900份問卷調查表,開展青少年學生消費觀念與維權狀況問卷調查分析評議活動。昨日,《2012年度青少年學生消費觀念和維權狀況調查報告》正式出爐。

  調查一成人每月零花錢超500元

  零用錢怎麼給

  53%問明情況給

  13.6%隨要隨給

  19%固定數額

  14.4%取得好成績或受到學校獎勵及做家務給

  零用錢夠不夠?

  27%記賬,每月略有結餘

  47%有計劃地用,盡量不超支

  23.3%不夠再向父母要

  2.7%不夠向別人借

  消協觀點

  青少年學生應該具有一定獨立的消費能力,這有利於培養他們生活的獨立性,但需要科學正確的引導。

  可喜一半零花錢買學習用品

  花錢啥理由?

  32.3% “喜歡就買”

  17.4%要買當前流行

  45.3%生活、學習需要纔買

  5%只要別人有的,我也要買

  消協觀點

  青少年學生的第一消費對象是學習,服飾、零食、娛樂等已漸漸成為青少年學生的自主消費行為。青少年學生有著良好的消費動機,但盲目消費、攀比消費卻是讓人擔懮的另一面。

  隱懮近兩成遭遇侵權選擇不了了之

  消協觀點

  理性維權已得到青少年學生的認同,但是方式方法有待教育提高。

  為數不少的青少年選擇不了了之,這說明當今青少年學生的維權意識概念還很模糊,應不斷地加強,充分利用相關維權途徑來保護自身合法權益。

  問題超四成青少年“知假購假”

  雖然當代青少年學生的消費維權有著理性化的一面,但是由於青少年學生個人思想、心理愛好及消費知識的制約,消費觀念不成熟,維權途徑並不十分暢通。

  當代學生個性獨立,追求時尚,存在攀比心、盲目追逐名牌產品的現象。在調查中,有44%的青少年學生購買過盜版書籍和電子數碼、服裝類等“傍名牌”產品。因為經濟上的原因,消費受到制約,所以就有了購買盜版書籍、電子數碼產品、服裝等“傍名牌”產品。學生是假冒偽劣產品的受害者又是“知假購假”的消費者,使假冒偽劣產品有了滋生和蔓延的市場。

  此外,青少年學生的維權意識與維權知識存在著矛盾。據調查,有50%的學生在購物後沒有主動索要發票和信譽卡的習慣,缺乏證據成為青少年學生維護自身權益的最大難點。學生維權意識日益提高,但欠缺對相關法律知識的熟悉能力,加之時間、精力、財力、經驗等方面的不足,青少年學生成為事實上的弱勢群體,從而失去了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機會。

責任編輯:代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