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26日訊 臨冬飄雪,冷風逼近。記者深入供熱企業、居民小區、住戶家中采訪,感受著用艱辛換來熱網平穩運行的喜悅,看到的是屋暖心暢迎來百姓一張張笑臉……
“我們居民打心眼裡滿意放心”
在鐵路“180戶”居民小區,樓道口新換的管路、新鋪的道板都清晰地表明,這又是一處剛剛改造完的熱網施工現場;而在雞西整個鐵路地區,這樣的熱網施工現場,比比皆是。
“我在這兒住了30年了。這些年冬季供熱不好,就是由於管網老舊、沒有及時改造。特別是去年冬天,聽說熱源又出了問題,屋裡冷得更是讓人受不了。”居民王會奇是鐵路醫院藥劑師,他拉著記者的手從樓下的管網改造現場,來到單元樓梯看新換的單元主管道和分戶管,又到7樓頂層他暖融融的家裡,欣喜之情溢於言表:“看,室內的供熱設施全是新的,散熱器大60也都換成新型的F132了,終於盼來冬天有個暖屋子了!”
今年9月中旬,哈鐵將雞西鐵路地區的供熱維修管理正式移交地方,共計8萬平方米居民住戶、3萬平方米公企單位。市熱力公司為確保這一地區供熱質量,決定對所有居民樓進行整體和部分改造。此時,距離今冬正式供熱僅20天時間,熱力職工放棄了中秋、國慶長假休息時間,不分晝夜,加緊施工,終於搶在10月10日前全部供熱,而且整體運行平穩。
“我是為在附近打工方便,纔買的鐵路206樓住下的,可房子的供熱一直不好,冬天最低的時候也就十幾度。”居民魏煥新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向記者介紹說:“現在好了,室內外都改造,屋裡暖融融的,真得感謝市熱力公司啊!”
“公司上下橫下一條心抓落實”
雞西市熱力公司作為供熱面積最大的基層單位,雙盛供熱分公司170萬平方米供熱面積,從去年開始改由大唐二熱電提供熱源。然而,一個新的難題也同時擺在了熱力人面前:由於熱源由“高溫換熱”臨時改為“直接供熱”,投資上千萬元的換熱站不但“換不出熱”,而且成了一堵“擋熱的牆”,導致整個地區供熱質量受到嚴重影響。
今年,市熱力公司上下從5月份剛剛結束供熱期開始,就橫下一條心搶前抓改造、搶維修、爭主動,公司領導分片負責供熱區域,“誰出問題誰兜著”,堅決做到責任到人、工作到位、解決問題不留死角。
熱力人為讓群眾住上“暖屋子”,汗水從春撒到夏,從夏流到秋,對供熱設施、設備、閥門等進行了全面維檢修,並千方百計籌措資金800萬元,對103項外網和75棟樓的室內采暖設施進行了大改造,為今年的優質供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事關170萬平方米供熱質量,雙盛換熱站該怎麼辦?反復討論的結果是“心髒搭橋”——在原有管路外,另接一條管路,既能接高溫水,又能接直供水,確保萬無一失。
“兩套方案並行,既能通過換熱站適應高溫水運行,又能得心應手地直供。”雙盛供熱分公司經理王連傑感慨:“如果沒有我們總公司決策者這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和這麼大的資金投入,雙盛轄區今年不可能有這樣平穩的供熱形勢。”
“像自己的家一樣把企業管好”
為回歸城市供熱企業應有的公益性質,按照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市熱力公司對雙盛供熱分公司和東盛供熱分公司共計2000萬元民營股份進行成功回購,全部由民營變為國有。通過股權回購,壯大了公司的經濟實力,為職工保飯碗、保開支奠定了基礎;同時,還拓寬了費源渠道,活化了資金來源,每年可增加營業收入6000多萬元。
市熱力公司還將各經營公司改為分公司,取消了二級核算,實行財務一本賬,將分散資金統一管理,有效地控制了支出,降低了成本,減少了損失浪費,將有限的資金用於生產經營,並提前發放工資,穩定了員工隊伍,調動了工作積極性。
市熱力公司采取超常舉措挖潛增效,根據經營走向組建了瑞成經銷有限公司,分流了一部分富餘人員,當年為企業創收500萬元,解決了企業生產急需,並通過采取一系列措施增收節支。目前,已經償還陳欠材料款、銀行貸款等共計4800多萬元。
“像自己的家一樣把企業管好”,雞西市城鄉建設局副局長、市熱力公司總經理李學良表示,只有把企業當家過,纔能確保市民的“暖屋子”,纔能推動供熱企業的自身發展,纔能讓職工群眾的利益有保障。因此他在公司召開的“愛我熱力,情暖萬家”優質供熱競賽動員大會上承諾:按照市委、市政府和省、市建設主管部門的要求,今年第28個采暖期供熱工作的目標為:室溫達到《黑龍江省城市供熱條例》規定的標准;失水率降低到2.5%以下;用戶報修處理及時率達到100%,室溫合格率、用戶滿意率達到98%以上;運行事故率為0;實現安全生產、文明生產“五無”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