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10月28日訊 10月25日至27日,省委副書記、省長王憲魁深入到雞西和牡丹江市調研。他強調,要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牢牢把握『穩中求進』總基調,抓住『進』這個主要矛盾和主攻方向,繼續保持經濟平穩增長的好勢頭。資源型城市要發揮石墨等資源優勢,促進資源精深加工,大力發展新興替代產業,加快經濟轉型步伐。中心城市要發揮區位、地緣和產業基礎優勢,發揮集聚、輻射和帶動作用,大力發展高科技、外向型經濟,在哈牡綏東對俄貿易加工區中率先實現對俄經貿合作創新發展與轉型昇級。同時,要實施好以保障房為重點的民生工程,做好冬季供熱供氣供水工作,努力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切實解決好低收入和困難群體的生產生活問題。
年初以來,雞西積極應對經濟大環境帶來的不利影響,堅持『保目標、穩增長』,全市經濟保持了平穩較快發展。王憲魁首先來到雞西興凱湖景點開發及建虎高速至興凱湖擬建現場,考察項目規劃設計和組織實施等情況。他強調,一定要按照省委部署,從實際出發,科學論證,在保護好生態環境的前提下,規劃建設相關項目,既保持和呈現大美興凱湖的自然風貌,又方便游客享受獨特的界湖景觀。在密山,王憲魁實地考察了火車站改造、綜合物流園區及鐵西新村。他要求,密山要借助良好的歷史積淀和對外知名度,發揮區位和資源優勢,增強加快發展的緊迫感和危機感,早日把規劃藍圖變成發展現實。當前,要搶抓省、市加大基礎設施投入機遇,引進龍頭企業,發展特色產業,壯大財源稅源,增強發展活力。近年來,雞西抓住國家和省加快發展新材料產業的有利契機,大力打造石墨精深加工產業之都,引進培育了一批石墨精深加工企業。王憲魁專程趕赴恆山石墨產業園區和奧星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重點調研石墨產業發展情況。他說,石墨是國家重要戰略資源。作為石墨等礦產資源富集區的雞西,發展的潛力和空間巨大,要堅持政策引導、市場運作,整合石墨資源,全力打造石墨新材料產業基地。石墨作為稀缺資源離不開稀缺人纔的支橕,自然資源和人纔資源都要重視起來。有關部門和雞西市要為引進戰略投資者和高端人纔搭建平臺,建立研發培訓基地,開發生產高科技含量的石墨產品,形成產業集群,盡快讓雞西石墨產品與國際市場接軌。王憲魁還深入到雞西(雞冠)產業園區和雞東寶鑫節能環保碳化硅有限公司考察。
得知雞冠產業園區今年開工企業19戶,規模投資20多億元,寶鑫公司的自主研發項目具有示范意義,他勉勵園區和企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搞好項目儲備,強化科技創新能力,發展循環經濟,提高園區競爭力和產品附加值。調研過程中,王憲魁充分肯定雞西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績,並指出,產業轉型是城市轉型的核心和關鍵。要進一步加快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步伐,提高非煤產業佔產業投資比重,加快發展接續替代產業;提高產業投資佔固定資產投資比重,重點發展以石墨為代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強內生動力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引進一批大項目、好項目,實現縣域經濟大發展、快變化。
牡丹江作為我省東南部大城市,今年以來,積極克服國內經濟放緩影響,經濟社會發展保持了『進』的良好態勢,實現了新的突破。在佔地133萬平方米綠地凱旋城、寶邸鐵路職工保障房、萬達廣場、興隆大橋、『三溪一河』綜合治理項目現場,王憲魁仔細詢問項目規劃設計、資金籌措和施工進展等情況,踩著泥濘的道路,走進鐵路三角線棚戶區居民胡連新、王志纔和張懷蘭家中,仔細查看居住條件和生活情況,傾聽他們對改善住房條件的願望和訴求。王憲魁強調,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關鍵看群眾住房條件的改善。由於歷史的原因,鐵路職工家屬和流動人口一直住在上世紀70年代的簡易住房裡,基本沒有市政基礎設施,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群眾生活很不方便。鐵路部門和牡丹江市要下定決心、克服困難,力爭明年對1336戶居民的簡易房實施拆遷改造,早日讓群眾住上溫暖舒適的房屋。要不斷完善保障房建成區的綜合配套功能,科學合理布局學校、醫療點、商服網點以及公共服務空間,為群眾提供便捷的生活和休閑環境。牡丹江中俄科技信息產業經濟園區位於哈牡綏東對俄貿易加工區產業帶上,總投資38億元,構築了『一體、三區、一帶』的產業格局。王憲魁在聽取了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和項目落地開工等情況介紹後鼓勵他們,要努力提高投資強度,集約、環保利用土地,建立政府、科研機構和大學、企業『三螺旋』機制,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引進和培育更多的龍頭企業入駐發展。要加快信息產業園科技孵化中心建設,為全市產業結構調整、發展創新企業和集聚科技創新人纔搭建平臺,促進更多科研成果轉化落地。王憲魁還考察了金緣鉤緩現代化鐵路貨車配件制造和出口基地,希望企業不斷加強科技創新,搶佔鐵路機車大部件生產的技術制高點,做大產業規模,佔領更大的國內外市場空間。調研期間,王憲魁充分肯定牡丹江經濟社會發展的良好勢頭。他強調,牡丹江作為老工業城市,發展變化較大,但與發展快的地區比,發展任務仍然繁重。當前和今後,要引進戰略投資者,加快新能源、新材料、新型裝備制造、現代服務業等新興產業發展。要加大工業和產業投資力度,通過多上大項目、好項目,拉動增長、積累後勁。要全力推動外貿戰略昇級,做強跨境產業鏈,著力提高外貿總額佔全省的比重、本地產品佔全部貿易的比重。要努力增加公共財政收入,做好以保障房為重點的民生工作,抓好采暖供熱,重點安排和保障好困難群體的基本生活。
省直有關部門和當地黨委政府主要負責同志等參加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