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走基層 看發展]參觀知青博物館 品讀歷史思考人生
2012-10-31 14:46:36 來源:東北網  作者:王亮 丁洋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0月31日訊(記者王亮 丁洋) 日前,“開拓者的足跡——上山下鄉運動親歷者座談會”在黑河學院舉行,來自黑龍江省黑河市愛輝區的30餘位老知青與知青研究專家們共同回憶了那段難忘的知青歲月。會後,記者隨知青研究專家們來到了位於黑河市愛輝歷史文化旅游區內的全國最大的知青博物館,感受知青歷史,了解他們為國家分懮、勇於奉獻、執著不悔的精神。

 
知青博物館門口的石牆。
 
知青當時上山下鄉時的證書。

  知青博物館,佔地10.5公頃,建築面積7100平方米,布展面積6400平方米,是國內第一座以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歷史為主題的大型展館,也是目前國內最大的知青博物館。展出內容共分“共赴北大荒”、“閃光的青春”、“浴火鳳凰”、“苦澀的記憶”、“大潮落去”、“兩地情”六個部分,展覽的主要形式除版面文字、圖片外,還有圖畫、場景、雕塑、文物等。進了展館,可以看到濃縮、熟悉的生活場景,可以看到激情燃燒的勞作場面,可以摸摸那些簡陋的生產工具,可以坐坐暖和的土炕,可讓知青們再次回味那段生活的酸甜苦辣。在這裡,可以感受到金訓華、張勇、陳越玖、高崇輝、曲雅娟等知青先進典型的感人事跡,充分感受那個火熱的年代留下的深刻烙印,和他們創造的不朽的北大荒精神。

 
知青博物館的藏品。

  據知青博物館副館長楊賀軍介紹,自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在黑龍江落戶上山下鄉的180餘萬知識青年為開發建設北大荒作出了重要貢獻。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影響了一代人,這些人在祖國需要的時候奉獻了自己的青春,到最需要他們的地方去,隨著這些知識青年的老去,那段歷史也漸漸的被淡化,但知青的精神和他們曾經的奉獻不能也不應被遺忘。為使人們永遠銘記這段歷史,由省文化廳批准建設,省發改委立項的知青博物館,於2006年8月1日開工建設,歷經三年時間於2009年8月11日正式開館對外開放,2012年1月1日起免費向觀眾開放。知青博物館的所有故事都由真人真事組成,使得這個展館成為一部承載著無數普通人故事的真實的史書。


  楊賀軍告訴記者,隨著2012年1月1日展館的免費開放,越來越多的人來到這裡參觀,甚至有知青不遠千裡從上海等城市帶著兒女特意趕來,回憶自己的青春,也讓下一代人感受知青精神。這裡也成為了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知青當年用過的搪瓷缸和葡萄牌、迎春牌香煙。
 
“上山下鄉”運動學習資料。

  剛剛參觀完,上海老知青李女士擦著紅紅的眼睛告訴我們:“我們的青春,我們的一切一切,響應號召,全部奉獻給這裡,最美好的年華留在了這個地方,刻骨銘心。回到上海以後,也經常夢到這裡。雖然當時很破很窮,現在回過頭來,還是留戀,對我的人生來說,是很值得的。吃了苦受了累,經歷了一些磨難,讓我們變得很堅強,再沒有什麼困難能把我們打倒。今天,我是特意帶著女兒一起來的,我要讓她也了解媽媽當時生活過的地方和經歷,讓她也能繼承發揚知青精神。”

 
知青博物館一角。

  在采訪中,記者還遇到兩位年輕人,他們專程從哈爾濱驅車而來。他們認為,這是一段不能被遺忘的歷史,知青身上很多可貴的精神值得年輕人學習。現在的年輕人從小沒有吃苦受累過,也很浮躁,來這裡看看,感受一下,對我們以後的人生有好處。

  知青博物館全部參觀完畢需要3個小時左右,相信每個來到這裡的人在參觀之後,都會在內心對知青一代人有更深刻的認識,對知青精神有更深入的了解,也許,也會對自己的人生有不一樣的思考。

首頁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代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