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6日訊 (王婷 記者 侯巍) “一家一戶沒出路,大伙‘抱團’能致富,合作社是‘擎天柱’,帶咱走上富裕路。”這是眼下在綏濱縣忠仁鎮聯合村農民中流行的一段順口溜兒。今年,聯合村通過實施土地規模經營,糧食獲得了大豐收,預計糧食產量可達1255.2萬斤,比去年增收175.2萬斤,農民平均可增加收入1636元,達到18134元。聯合村農民從土地規模經營中得到了實惠,使該村走出了一條強村富民之路。
在忠仁鎮聯合村水稻專業合作社,嘗到“土地規模經營”甜頭兒的村民張世生給記者算起了賬:“俺家有三?水田,去年自己經營一年總共纔收入兩萬多塊錢。今年我把土地入股到合作社,一?地光分紅就得到了7364.48元,再加上俺還在村裡的合作社打工,全年收入18945元,這樣算下來俺全年收入4萬多,比原來翻了一倍。”
聯合村現有農戶317戶,總耕地面積11072畝。在年初實施整村推進土地規模經營過程中,這個村采取以聯合水稻專業合作社為帶動,實行合作社經營模式,將全村317戶農民的11072畝耕地,按每股(畝)土地466元價格加入到合作社,由合作社負責對全村土地進行統一種植、管理、收獲、加工、貯藏、運輸、銷售等生產環節。銷售後,扣除生產費用以現金方式按股分紅。入股股民年終分紅資金由土地入股分紅資金+合作社經營盈利分紅兩部分組成。實現利益共享、風險共擔、集約經營、統一核算、以地入股、按股分紅的合作社經營模式。這樣既解決了一家一戶分散經營與大市場之間的矛盾,又讓農民更多地分享了土地經營的收益,逐步實現農村土地經營規模化、效益最大化,增加了農民收入。
“我們全村的11072畝耕地,由水稻合作社統一管理經營,經營規模化,既使集體增加了經濟收入,又使農民從傳統的分散經營、小打小鬧的農業生產中解放出來。如今的農民一邊得紅利,一邊集中精力到外面打工掙錢,土地規模經營讓農民嘗足甜頭兒嘍!”該村黨支部書記於邵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