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11月9日訊 10月28日,哈爾濱太平機場啟用新冬春航班時刻表,每周計劃航班817班。新時刻表增加了飛往長沙、洛陽、昆明、貴陽、重慶等城市航班,加強了一些重點航線的航班密度。但今年新航班時刻表呈現出一個新特點,新開通的多為二、三線冷門地區直達航線,如洛陽、貴陽。目前,省內支線也是越織越密,從單一的省內互通到如今的實現支線與熱門城市互通,48條支線機場航線裡有38條飛往省外的航線。
國內航線:
開通二、三線冷門城市航班
據哈爾濱太平機場工作人員介紹,目前哈爾濱航線網絡基本覆蓋國內省會城市、重要經濟及旅游城市。近幾年,陸續開通了至蘭州、海口、廈門等旅游熱點航線及公商務航線,加密了至廣州、三亞、杭州等熱點旅游航線,其中至北京的航線達到每天16班,至上海的航線達到每天9班,市民“南飛”旅游更加的便捷。
今年,各家航空公司把眼光投入到了比較冷門的二、三線城市。“在冬春航季,除了短暫的春節黃金周以外基本都是市場淡季,而自3月29日至10月24日的夏秋航季則被業內普遍認為是商務活動與旅游出行的頻繁期,各航空公司的市場爭奪將出現白熱化。為了在冬春季拓展市場,開通以前不通航的城市,也許會帶動冬春航季的發展。”一位航空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
而如今,冷門線路成儼然成為了冰城游客的“新歡”,從統計來看,三亞、大連這樣的傳統旅游方向客流量已基本“定型”,北京、上海等商務線路也沒有太大變化,可早前開通的極少幾班西南地區的航班也是有增無減,這就意味著,冰城游客直飛旅游目的地的范圍越來越大。
省內支線:
與省外熱門城市互通航班
近日,大慶機場了開通由大慶-青島-虹橋往返航線,此條航線的開通又為我省支線機場增加了一條通往熱門城市的航線。
從2005年第一個開通牡丹江機場的7年來,省內支線機場發展迅速,由7年前的一條航線發展到如今的48條航線,由幾條省內互飛的航線發展到如今的38條省外航線。
記者從哈爾濱太平機場了解到,我省南北相距1120公裡,東西相距930公裡,支線航空運輸發展優勢顯著。目前,我省的支線機場已達9個,分別為:漠河、雞西、伊春、黑河、牡丹江、齊齊哈爾、佳木斯、大慶和加格達奇。“十二五”期間計劃籌建五大連池、撫遠、建三江、綏芬河4個支線機場。我省支線機場陸續通航大大縮短了省內居民的出行時間,並初步形成方便、快捷的省內機場布局網絡體系。現在,從哈爾濱飛往我國最北端的漠河只需1個半小時,而坐火車則需要22個小時。
省內支線機場吞吐量屢創新高
據哈爾濱太平機場工作人員介紹,牡丹江機場在2005年第一個通航,當時只開通了到哈爾濱的往返航線,雖只有一條航線但效果卻慢慢顯現。選擇乘坐飛機的旅客逐年增加,越來越多。鑒於第一個支線機場開通的成功,省機場集團對於支線機場的未來前景充滿了信心,隨後佳木斯、雞西、黑河等支線機場陸續開通。人們對於飛機的新鮮感和便利的條件,都大大促進了支線機場的發展。
支線機場互相通航後,人們的目標開始轉向省外,在哈爾濱轉機已經不能滿足旅客的需求。7年來,支線航班一加再加,由最初的一條航線擴展到今天的48條航線,由幾條飛往省內的航線到如今的與省外熱門城市的互通,支線機場的吞吐量也是一再創新高。
據了解,截至10月18日,伊春機場旅客吞吐量為61262人次,比2011年全年增長37.35%。截至10月11日,牡丹江機場實現運輸飛行起降3356架次,完成旅客吞吐量313796人次,同比分別增長38%、25%,創歷史新高。截至10月29日,漠河機場完成旅客吞吐量100116人次,同比增長53.73%,首次突破10萬人次,創歷史新高。
加密一線城市航班:
哈爾濱—煙臺—南京
哈爾濱—無錫—三亞
哈爾濱—石家莊—三亞
哈爾濱—鄭州—三亞
哈爾濱—太原—三亞
哈爾濱—長沙—海口
哈爾濱—沈陽—煙臺
哈爾濱—北京
新增冷門城市航班:
哈爾濱—貴陽
哈爾濱—洛陽—昆明
哈爾濱—青島—重慶
哈爾濱—西安—重慶
哈爾濱—濟南—西安
哈爾濱—濟南—重慶
哈爾濱—唐山—石家莊
省內支線機場與省外互通航班:
漠河-哈爾濱-北京
漠河-哈爾濱-天津
雞西-北京
雞西-大連-天津
雞西-青島-上海
伊春-哈爾濱-北京
雞西-大連-上海
黑河-哈爾濱-上海
黑河-哈爾濱-北京
大慶-北京
大慶-青島-上海
大慶-杭州-廣州
大慶-西安-成都
大慶-海拉爾
齊齊哈爾—上海
齊齊哈爾—廣州
齊齊哈爾—北京
齊齊哈爾—青島
牡丹江—北京
牡丹江—上海
牡丹江—廣州
牡丹江—大連
牡丹江—南京
牡丹江—天津
牡丹江—威海
牡丹江—青島
牡丹江—首爾
佳木斯-北京
佳木斯-上海-廣州
佳木斯-哈爾濱
佳木斯-大連-三亞
佳木斯-青島-上海
佳木斯-首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