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11月10日訊 “霜降”還沒過,種糧大戶甘南縣寶山鄉興塔村農民陳德仁就已把今年種的160畝水田全部收獲完畢。“由於品種選育得當,田間管理科學,平均畝產1100公斤,稻子馬上就要出手了,價格非常好,今年又是大豐收啊!”陳德仁一邊忙著指揮稻谷裝袋,一邊高興地對記者說。
興塔村村支書王峰告訴記者:“興塔村是全縣有名的水稻專業村,全村1.6萬畝耕地全部改成水田,像陳德仁這樣的種植戶一年僅靠水稻種植一項收入就達到二三十萬元錢。今年村裡還大力發展綠色有機水稻,產品遠銷大連、寧波、上海等地,最高售價每公斤達60元,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社員人均收入超過1.7萬元。”
齊齊哈爾市主管農業的副市長任玉良向記者介紹,今年全市戰勝春旱、低溫、蟲害、秋澇等多種自然災害,糧食生產再創歷史新高,預計糧食總產283.8億斤,農民人均收入8730元,同比分別增長31.8%和13%,實現“五連增”。
調優種植結構 打好“增收牌”
齊齊哈爾市牢牢把握“由抓產加銷向抓銷加產轉變,促進農業生產經營與大企業、大市場有效對接”的總體部署,以加快結構調整、發展綠色特色品牌農業為主攻方向,以增加農業科技含量、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加快農業產業化建設、推進土地規模經營、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為抓手,促進糧食生產再登新臺階。
通過廣泛發動、效益帶動、信息引領等措施,積極引導農民調整種植結構,擴大高產高效作物面積,提高種植業比較效益。主要糧食作物實現“四增一減”,玉米1838.8萬畝、水稻385.9萬畝、馬鈴薯215.1萬畝、雜糧雜豆135.2萬畝,同比分別增長11.4%、17%、4%和10.4%;大豆708.8萬畝,同比減少29.9%。糧食作物播種面積增加,高產糧食作物面積大幅度增加,拉動了糧食總產增加。
龍江縣山泉鎮擁有63萬畝耕地,由於地勢高坡度較大,抗旱能力非常差,當地以覆膜玉米為切入,以膜下滴灌項目為依托,探索現代農業發展新模式,成功破解了丘陵漫崗糧食豐產豐收難題。2011年全鎮通過覆膜技術增產糧食超過1.2億斤,農民增收超過1億元。通過示范引導,今年全鎮覆膜玉米面積得到大幅度發展,力爭打造全國產糧第一鎮。
科技化配套組裝 良種良法功不可沒
齊齊哈爾市推進良種更新,加快高產新技術推廣應用,強化農業科技支橕作用,制定主要作物品種區域布局規劃,按照四個積溫帶確定30個主栽品種,大力實施高產模式化栽培,推廣水稻、玉米、大豆、馬鈴薯、甜菜高產技術及病蟲草鼠害綠色防控等10項農業新技術,推廣應用面積8024萬畝次,良種覆蓋率99.1%。全市先後建設縣(市)級園區23個,鄉鎮級園區126個,村級園區973個,通過園區示范、輻射和帶動,提昇了糧食生產科技含量。玉米、大豆、馬鈴薯等主要作物以增加密度為突破,實行玉米大壟密植通透栽培技術、玉米保護地栽培技術,大豆大壟密植栽培技術,馬鈴薯大壟栽培技術,水稻應用智能浸種催芽、大棚育苗高產栽培技術,進一步提高了農業生產質量和標准。
同時,今年共落實各作物國家級整縣推進、整鄉推進、分散創建高產示范片142個,總面積1701.4萬畝。各承擔任務的縣(市)從產糧大縣獎勵中拿出一定比例資金用於糧食高產創建活動,良種化工程、科教興農、綠色食品、農業產業化、測土配方施肥、農機補貼等專項資金,重點向高產創建傾斜,提高對糧食高產創建投入水平。通過推進農業科技化,糧食單產水平不斷提高,今年平均單產432.3公斤/畝,同比提高31.8%。
全市還緊緊抓住國家實施“節水增糧行動”機遇,全力推進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建設,新打機電井5110眼,新購抗旱設備6020臺套,新增節水灌溉60.8萬畝,節水灌溉面積達到540萬畝,增強了抗春旱、保春種用水能力。
推進農民組織化 合作社一馬當先
齊齊哈爾市加快推進農民組織化,以推動農民土地入社、發展股份制現代農業合作社為重點,優先配套先進機具,優先組裝水利設施,優先科技承包,優先政策傾斜,擴大合作社規模經營面積,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解決規模化生產和分散經營的矛盾。今年全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總數達到4160個,增長15.2%,入社成員達到19.5萬人,帶動農戶36.3萬戶,人均實現增收1560元;帶動土地規模經營面積1345萬畝,佔總耕地面積的44.4%,同比增長6.7%。
克山縣仁發現代農機合作社總資產達到2084萬元,擁有大型機械72臺套,輻射作業面積23.2萬畝。2011年合作社共有成員314戶,規模經營土地1.5萬畝,代耕28.4萬標准畝,總收入2763萬元,純收入1342.2萬元,被國家農業部授予“全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2012年,合作社成員發展到1215戶,規模經營土地面積30128.4畝,輻射仁發、學習、二河、大河4個村15個自然屯48塊方田,種植玉米2.51萬畝、馬鈴薯5000畝,代耕作業達18.6萬畝,今年預計純收入2616萬元。
各類合作社的加快發展,促進了土地規模經營,為農業規模化、標准化生產創造了條件,規模經營地塊比分散經營地塊平均增產15%。今年全市土地流轉面積1665萬畝,規模經營面積達到1344.6萬畝,佔流轉面積80.8%,佔村集體耕地面積44.4%。參與土地規模經營的合作社2075個,規模種植土地面積414.7萬畝,佔規模經營總面積的30.8%。種植業合作社吸納農民17.6萬人,水稻、玉米、大豆、馬鈴薯種植面積分別達到118萬畝、516萬畝、400萬畝和59萬畝,為農業生產新技術推廣普及提供了保障,促進了全市糧食產量的大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