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10日訊(鶴政研 陸鐵男 記者孫曉銳)9日,出席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我省代表、鶴崗市委書記杜吉明在京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黨的十八大是在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關鍵時期和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攻堅階段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作為十八大代表,我深感使命光榮、責任重大,我將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履行好一個代表的職責,把鶴崗百萬人民的心聲帶到大會。作為資源型城市、欠發達地區、革命老區、少數民族地區和邊境城市,鶴崗城市轉型任重道遠,民生普惠難度很大,社會進步任務繁重,安全穩定風險較多,我們希望這次會議能對我們這樣的城市的發展給予更多關懷和支持。我們更希望,這次大會在政治體制改革、非公組織黨建、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等改革難點上邁出更大的步子,在解決分配不公、物價上漲、食品安全等問題上制定更硬的措施,在加強黨風廉政建設上彰顯更大的力度,體現出我們黨領導改革發展的理論創新“增量”,展示出執政理念和方略的“力量”,凸顯出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理念的“份量”,從而使這次大會成為塑靈魂、聚人心、鼓士氣的團結的大會、勝利的大會、發展的大會。

十八大代表、鶴崗市委書記杜吉明。
杜吉明代表說,近年來,鶴崗市結合實際,確立了以“跨躍發展、城市轉型、產業立市、城鄉一體、城市拓展、區域合作、區域中心”七大主乾戰略為核心的全新發展思路,有力指導了鶴崗的發展實踐,全面推動了鶴崗整體工作實現新突破:做強煤電化工、高端石墨、綠色食品三大主導產業,新建了200餘個重點工業項目,加速了煤炭資源型城市創新轉型步伐;實施“南興、北開、東治、西拓、中昇”城市五大戰略,推進了300平方公裡工業新城、城市新區建設,打破了建市68年來的城市舊格局;把城鄉一體化作為“三農”工作總的統領,實施了小城鎮建設、土地規模流轉等一系列重點工程,初步實現了城鄉普惠均等,農民人均純收入提高了1200元;連續實施惠民利民的“十項工程、百件實事”,一年來建設保障性住房7萬套。艱辛付出拚來可喜收獲。2011年,鶴崗綜合排名躍入全省先進行列。今年前九個月,GDP增長全省第三,固定資產投資全省第三,公共財政收入全省第五,工業增加值全省第四,城鎮居民收入全省第一。
杜吉明代表說,回去以後,要把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全面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堅持要在三個重點難點上進行突破。一是要加快城市創新轉型。堅持以科學發展為統領,以經濟轉型為核心,以科技創新為動力,以區域共建為載體,實施“立足煤炭,延伸產業鏈條;跳出煤炭,培育新興產業;服務城市,實現多元發展”的轉型戰略,力爭五年內實現“煤與非煤主輔換位”的目標,構建起既能發揮多元主體資源優勢,又能彰顯城市競爭力的實體經濟根基。二是實現欠發達地區城鄉一體化。全面實施“93668”工程,力爭三年內在全國欠發達地區率先實現城鄉一體化。“9”就是“九統一”。即在城鄉戶籍、低保標准、優撫標准、醫療救助標准、交通意外傷亡賠償、社會保障、勞動力就業培訓、教育資源配置、公共衛生醫療服務9個方面實現市縣統一,逐步消除城鄉二元結構。“3”就是“三集中”,即工業向園區集中、土地向規模經營集中、人口向城鎮集中,優化配置城鄉資源,促進新型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6”就是“六項改革”,即在公共財政制度、農村土地管理制度、農村產權制度、強鎮擴權、融資體制、行政管理六個方面深化改革,為城鄉一體化注入新動力。“6”就是“六個一體化”,即在規劃布局、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市場體系、公共服務、社會管理6個方面實現一體化,推動城鄉經濟社會統籌協調發展。“8”就是“八大任務”,即以農民市民化、現代農業建設、產業園建設、中心村建設、新城鎮建設、主副城區建設、城鄉基礎設施建設、體制機制創新8項任務為推進城鄉統籌發展的載體。三是建成龍江區域中心較大城市。建設區域中心較大城市,是黑龍江省十一次黨代會對鶴崗作出的新定位。我們將以貫徹十八大精神為指針,實施“一核帶動、四輪驅動、輻射周邊、融入縱深”的建設模式,力爭五年內把鶴崗建設成為“兩江一嶺”(黑龍江、松花江、小興安嶺)率先實現城鎮化的金三角、“大三江經濟區”(西部小興安嶺,南部張廣纔嶺、老爺嶺、長白山,東部完達山,北部黑龍江圍成)快速跨躍的增長極、東北東部(12+2)合作帶的北端融結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