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哈爾濱多措提昇城市幸福感 在『創城』中感受到變化
2012-11-14 07:30:31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薛婧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日報11月14日訊 在近日公布的“2012年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排行榜”上,哈爾濱市以總分91.66的成績位居榜單第7位,這是哈市首次躋身國內最幸福城市前十名。據悉,哈爾濱市民這一幸福感的得來得益於該市多年來以民生為指向的社會建設的積累,並在今年舉全市之力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過程中得以迅速提昇。

民生尚都小區。

  城市幸福感是指城市市民主體對所在城市的認同感、歸屬感、安定感、滿足感,以及外界人群的向往度、贊譽度。今年,哈市在“創城”工作中的一個特點,就是堅持民生優先的原則,讓人民群眾在“創城”中感受到城市變化、在“創城”中享受到發展成果。

  走進道裡區撫順社區服務大樓,千餘平方米的服務大廳寬敞明亮,圖書館、健身房、教室等設施一應俱全,這裡已成為當地居民生活、學習、娛樂、社交的中心。撫順社區只是哈爾濱獨創的“全能社區”模式的一個縮影,也是多年來冰城市民建設和諧家園的一個生動樣本。據介紹,近年來,哈市民生投入越來越多,用於教育、文化、衛生、社會保障等方面的財政支出已經超過了70%。特別是今年,哈市投資238億元,全力推進了10個方面70個惠民行動項目,給老百姓帶來了更多實惠。同時,經過長期的建設和發展,哈市各項社會事業發展步伐越來越快。目前,哈市已經擁有普通中小學1913所,全面普及了義務教育,實現了教育事業穩步健康協調發展;全市擁有各類衛生機構1641個,財政每年投入5000萬元,用於市直醫療機構改擴建,滿足了群眾對醫療衛生的需求;全市擁有文化藝術館21個,公共圖書館18個,各級各類博物館、紀念館20個,新建設的哈爾濱大劇院和職工文化中心將成為哈爾濱文化的新地標。

  據了解,“城市幸福感”的主要特征是市民普遍感到城市宜居宜業,地域文化獨特,空間舒適美麗,生活品質良好,生態環境優化,社會文明安全,社會福利及保障水准較高等。而這些也都是哈爾濱市民近年來普遍感到變化較大的。其中之一就是保障性住房越建越多。保障性住房建設是哈市創建文明城市中的惠民“亮點”。今年,哈市開工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3.65萬套,年底竣工率將達50%以上,城區1.7萬套棚改回遷房要全部竣工。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哈市的保障性住房地點好價格又不貴。

  例如民生尚都安置小區,位於松花江畔最佳地段,這個地段的商品房均價每平方米在8000元以上,而民生尚都的每平方米單價卻低於4000元。小區公共服務與生活配套設施也很完備,實施政府補貼式物業管理,讓小區居民切實感受到政府“讓利於民”的關愛。

  不僅如此,哈市的就業渠道越來越暢通。哈市先後制定出臺了稅收優惠、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小額擔保貸款管理、支持全市開展創業創新全民成纔等政策,創業能力明顯提昇,帶動就業2.53萬人。同時,多領域、多渠道開闢就業崗位,政府拿出475名環衛工人、500名城管執法協管員、1000名巡邏公安助理員崗位,增加了就業,被國家評為全國創業先進城市。哈市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也越來越完善,基本形成了以城鄉低保和五保供養制度為基礎,以專項救助制度為輔助,以臨時救助、慈善救助和社會互助為補充的覆蓋城鄉的社會救助體系。

責任編輯: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