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哈爾濱135項城建重點工程告捷 保健路地下隧道通車
2012-11-16 11:36:13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高宏菲 王瑞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1月16日訊 近日,哈爾濱城市建設第三批路橋建設改造和“三溝”治理、既有建築節能改造等135項城建重點工程相繼投入使用。其中,新建改造市政道路111條、長度118公裡,新建橋涵21座;馬家溝、何家溝綜合治理全面完成污水截流和處理、河道整治、綠化造園、路網建設和清水入河等5各方面工程建設;哈市既有建築節能改造完成410萬平方米。以上項目完成後,將優化城市路網格局和交通環境,提昇城市內河區域環境品位,改善市民居住環境和城市重點街路形象。

保健路地道橋 

  今年“三溝”綜合治理繼去年實現污水截流和達標處理的基礎之上,完成了河道整治、景觀綠化、路網建設、清水水源等4項工程,馬家溝、何家溝已實現了“污水地下走、清水河中流、漫道林中過、兩岸綠成蔭”的治理目標。

  實施河道整治工程,打造自然駁岸為主的生態河道。按照防洪清障、回歸自然生態的要求,全面實施了河道整治工程,累計完成河道清淤拓寬45公裡,河底清淤50萬立方米,岸線整形土石方260萬立方米,形成以自然駁岸為主的42公裡生態河道。

  目前,馬家溝、何家溝已形成蜿蜒曲折、自然流暢、穩定完善的河道體系,結合兩岸綠化,呈現了親水近綠、優美和諧的新內河景象;實施景觀綠化工程,形成沿河區域綠色景觀生態長廊。按照規模性、生態化、森林式綠化要求,“三溝”綜合治理全面實施了景觀綠化工程,新增綠化面積200萬平方米,闢建廣場公園42處。其中,何家溝全線沿岸累計種植樹木26.3萬株,新建11處景觀雕塑和1處文化牆,建成了安陽橋至鐵路街濱河公園,闢建了先鋒廣場、歐亞之窗、埃德蒙頓路、職工街左岸等14處休閑廣場。馬家溝郊區段景觀綠化工程按照苗圃小徑密植方式實施規模式綠化,種植喬木近20萬餘株;新建西大壩村、三合屯海富等2處休閑廣場和1處朝陽至三合屯兩岸帶狀公園。信義溝種植樹木3萬株。目前,“三溝”已經建設成為集生態防護、休閑綠地、旅游景區、文化展示、自然生態環境恢復功能於一體的綠色景觀生態長廊;實施路橋建設工程,建成互通便捷的沿河路網體系。

  按照沿河路網建設規劃,今年以來,何家溝和馬家溝郊區段共貫通道路60公裡,新建改造車行、人行橋梁30座。其中,何家溝沿岸建設道路32公裡,形成了與龍濱路、新偉路、保健路等17條市政道路相連貫通的濱河道路系統。新建改造車行橋4座,人行橋3座。實施清水水源工程,構築清水穿城過的內河生態水系。為滿足“三溝”清水常流需要,實施了清水水源工程,實行多渠道統籌供水方案,分別確定了3條內河清水水源。何家溝東溝由供水三廠每日提供2.1萬立方米的水量,西溝由磨盤山淨水廠每日提供1.8萬立方米的濾池反衝洗水。馬家溝由朝陽水質淨化廠每日提供3.5萬立方米的水量,磨盤山淨水廠每日提供3萬立方米的水量,工農水庫自然徑流每日提供0.4萬立方米的水量。信義溝由供水七廠至熱電廠專用輸水管線T接分支每日提供2萬立方米的水量。目前,馬家溝、何家溝已按計劃注入清水,實現了“清水河中流”目標。同時,為保持河水不污不臭,三條內河每隔7至14天替換河水,保證了“三溝”清水長流。


  保健路地道橋

  3項打通工程緩解跨區交通擁堵

  146條路、34座橋完工

  為有效緩解跨區交通堵塞,提高區域間道路互通疏解能力,今年哈市主要完成3項打通工程。一是保健路打通工程。

  二是八區地道橋建設工程。工程起點為南崗區月牙街與頤園街交叉口,下穿霽虹廣場、一曼街、濱江鐵路線、南極街、南極三道街,至道外區南馬路以南200米處結束,全長1.51公裡。工程於2011年5月開工,2012年6月10日通車。八區地道橋的建成,進一步完善了城市中心區域的交通路網功能,形成一條穿越鐵路,連通三個城區的新的交通通道,快速分流自火車站途經霽虹廣場前往道裡區、道外區的車流,緩解霽虹橋、一曼街、景陽街、經緯街、地段街的交通壓力。

  三是哈雙南路拓寬改造工程。工程東起齒輪路,西至達康路,全長3.46公裡,道路紅線寬度為60米,主要包括拓寬道路和新建橋涵兩部分。其中,道路工程雙向8車道,橋梁工程拆除原有王孫鐵路線及跨何家溝橋,新建兩孔20米寬地道涵下穿王孫上、下行鐵路線,新建何家溝跨河橋1座。工程於2011年4月20日開工, 2011年10月道路工程通車, 2012年6月10日地道涵通車,2012年10月全部工程竣工。哈雙南路工程西與陽明灘大橋疏解工程交匯,東可通往保健路地道涵,該工程建成後,大幅提高了西部路網交通承載力。

  據哈市建委有關負責人介紹,按照市委、市政府年初確定的2012年城市建設管理十個方面工程總體安排,今年,哈市為完善城市環路快速交通體系、促進東部區域路網關鍵節點疏解暢達、加快西部新興經濟區交通聯系,組織實施了三環路聯通、城區節點打通和路網“微循環”疏通工程為主要內容的“三通”工程。截至11月10日,2012年全年共新建改造道路146條、橋梁34座,“三通”工程完成後,哈市城區路網框架體系基本形成,主城區交通節點基本打通,城市路網通行能力全面提昇。

  三環路江北段、江南段西線和東線部分路段已在2012年前相繼建成。今年重點實施西部聯通線工程、南部聯通線工程和東部連通線(化工路)工程。目前西部、東部連通線工程基本完成,南部連通線已完成大部分工程建設任務。道橋工程於10月末通車。

  目前三環路西部連通線工程已完成,東部連通線工程將於11月下旬通車,南部連通線除一苗圃高架橋和藍天油庫地道橋外,王崗高架橋、學府立交橋及相關路橋工程均已完成,待明年南部一苗圃高架橋和藍天油庫地道橋建成後,全長54.29公裡,貫穿城市6個區的三環路北線、西線、南線和大部分東線將連通,成為城市路網體系中的重要骨乾環路,緩解主城區交通壓力,促進沿路區域高新產業、制造業、化工業、物流業及新居住區發展,對區域經濟發展將起到重要的助推作用。

  小街小路改造疏通道路“微循環”

  687棟樓穿“棉花衣”節能美觀

  實施城區路網改造工程。一是積極實施重大項目保障服務工程,結合鐵路集裝箱貨運樞紐、華南城、地鐵工程等全市重點項目建設,建設完成了公濱路拓寬改造工程、龍鳳路打通、躍興街改造、馬家溝何家溝沿岸路橋建設等一批工程,為重大項目順利推進提供基礎設施保障;二是積極實施區域路網連接工程,以優化重點區域交通組織,改善企事業單位及居民出行條件為重點,建設改造了顧新街、職工街、林興路、鑄鋼街,打通延興路、大連路等道路,加強了區域路網交通聯系;三是積極實施新城區路網建設工程,建設了松北區世貿大道下穿四環路橋涵、松花江北岸防汛通道前進段、規劃1路、規劃164路及文化中心C路、文化中心F路和文化中心棧道,高開區規劃182路、規劃204路,經開區松花南路、南城二路、城南四路、城南八路、城南九路、城南第六大道,城南第九大道,等一批道路,進一步完善了新城區路網,提昇了交通組織能力。四是積極實施保障性住房配套道路工程,結合棚戶區改造、市直解困小區等新興居住區建設,建設完成了濱電路西段、建安四南段、百利5號路、南郡小區規劃南北路、南郡小區規劃、動力東西街30等保障性住房周邊配套道路,進一步完善了新興居住區交通功能。

  按照國家節能減排戰略要求,為改善居民居住環境和條件,今年哈市繼續實施既有建築節能改造工程,同步推行一般性節能改造和裝飾性節能改造,共完成既有建築節能改造410萬平方米。

  今年重點對經緯街兩側和友誼路南側樓體進行改造,主要對既有建築進行保溫苯板粘貼、塑鋼窗更換,對樓體外牆和屋面進行了歐式風格裝飾,已完成裝飾性節能改造40萬平方米,樓體70棟,近6000戶居民居住環境得到改善,同時為城市新增兩條歐式風格建築景觀街路;實施社會化一般性節能改造工程。已完成改造面積370萬平方米,建築617棟,6.4萬戶居民居住環境得到改善。哈市今年實施的既有建築節能改造項目均實現建築節能50%設計標准、供熱采暖系統滿足熱計量與溫度調控要求。據測算,今年的既有建築節能改造項目,每年可節約標准煤約7.6萬噸,減少CO2、SO2、NOX和煙塵排放量分別超過18.6萬噸、1254噸、1186噸和730噸,節省購煤資金近7000萬元,不僅有效降低了建築耗能,節約資源和能源,而且改善和優化了市民居住環境,進一步提昇了城市形象品位。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張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