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19日訊(鍾攀 記者 高長利) 黨的十八大剛剛閉幕,對俄重要口岸黑龍江省綏芬河市立即掀起了學習貫徹十八精神的熱潮,並把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與實際工作緊密結合,迅速落實在行動之中。
在全面學習領會黨的十八大精神的同時,綏芬河市結合工作實際,重點學習貫徹十八大提出的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理論,加快把綏芬河口岸建設成全國、黑龍江省對外開放和對俄經貿合作橋頭堡、示范區的步伐。
11月16日,該市連續召開“准備之冬”大會和重點項目推進會,結合學習領會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有針對性地開展了“對俄口岸服務對俄企業”為主題的准備之冬活動。
結合對十八大精神的領會和理解,該市提出要抓快抓成關乎全局長遠發展的三五個戰略謀劃、要抓快抓完關乎口岸競爭力的三五個項目、抓快抓活關乎綏芬河產業發展的三五個投資平臺、抓快抓強關乎全市經濟活力的三年五個產業體系、抓快抓實關乎全市文教衛生體育發展的三五個重點項目的戰略任務。
加強面向中俄的名優專業化市場體系建設,在對青雲市場、迎澤國際家居市場等傳統對俄民貿市場昇級改造的基礎上,引進了傲驕龍超級市場、澳普爾奧特萊斯購物中心等新型專業市場,打造專業化、國際化、規模化、品牌化、現代化的市場體系。
抓住綏芬河國家沿邊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被列入《中國東北地區面向東北亞區域開放規劃綱要(2012—2020年)》的機遇,該市把加強園區建設作為推動口岸未來發展的重要依托。全力加強綏芬河綜合保稅區、邊境經濟合作區、綏芬河互市貿易區和境外園區建設,綜合保稅區已累計完成投資17.5億元,建設標准化廠房33萬平方米,入區企業達成162戶。努力將綏芬河市打造成為“出口抓加工、進口抓落地”的戰略平臺和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戰略基地。以得天獨厚的地緣優勢為依托,以市場需求和發展趨勢為導向,充分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鼓勵企業在境外建立能源、原材料初加工基地並與境內形成良性互動;鼓勵和幫扶企業擴大鐵礦砂、煤炭、鋸材和其它資源性大宗商品的進口;鼓勵企業增加機電和高新技術產品等高附加值商品出口。進一步提昇綏芬河市境外園區的整體實力,增強綏芬河市經濟抵御金融危機和應對國際市場需求變化的能力。
完善口岸基礎設施,建設“公路、鐵路、民航”立體化的交通網絡,“鐵公機”工程將在“十二五”時期相繼竣工,綏芬河口岸將成為國家沿邊開發開放中最具輻射力和帶動力的口岸之一。
拉開城市框架,拓展城市空間,打造全國聞名、世界知名的文明生態宜居城市。綏芬河市將沿牡綏高速公路城市核心發展帶和沿206省道優化拓展軸,形成東部老城、中部新城、西部產業城的大綏芬河中心城市空間架構。向西發展中俄產業城、機場、鐵路、國家森林公園建設;向東建設新公路口岸、中俄友誼觀光塔、別勒窪溫泉、紅星美凱龍國際廣場項目;向南擴展別墅、公園建設;向北發展朝陽河公園、遠東第一湖---七彩湖、天長山俄羅斯風情小鎮等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