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19日訊 個子不高,剃著平頭,一身連體防水工作服……這是80後水暖工周偉留給轄區住戶的第一印象。27歲的周偉從部隊轉業後鑽進了又髒又臭的地溝,一晃6個年頭過去了,這個小伙子卻越乾越起勁,用他的話說,能為百姓帶來溫暖,再苦再累也值得。

周偉在檢修管道

周偉在修理閥門
愛心奉獻管區的大忙人
“您好,供熱維修站,有什麼需要幫您的?”7日8時許,剛下夜班的周偉正准備換下工作服回家,就接到一條報修電話,“電纜廠家屬區住戶反映暖氣漏水,我現在得過去看看。”說著,周偉拿起手電、扳手等工具,一路小跑來到了漏水居民家中。“小伙子快幫我看看,這管子裡的水就是止不住地流。”報修居民劉大娘拽住周偉的衣角將他拉到漏水的臥室。周偉發現,由於劉大娘家私自更改了閥門導致漏水,按照規定,私產房室內閥門並不在物業公司服務范圍內。但看到劉大娘一把年紀,他立即跑回樓道關閉了整棟樓的供熱閥門,並將出現漏水的閥門進行了更換,臨走時,他再三囑咐劉大娘,家裡一定要准備備用閥門,並不定期地進行檢查。
剛從劉大娘家離開,周偉又接到通知稱,中財雅典城的部分住戶反映室溫不足,需要他對小區的管線進行排查,被問到幾點能下班,周偉笑了:“那可說不定,得給人家屋子暖了再下班啊。”
“五六厘米長的蟑螂、一尺長的老鼠、還有些叫不上名字的蟲子,我在地溝裡面都見識全了。”在從事水暖工作的6個年頭裡,雖然吃盡了辛苦,周偉卻從沒說過一個“累”字。2011年12月16日,電纜廠小區供熱系統突然無法補水,接到電話後,周偉同幾名師傅帶上工具,對大網管線、進戶管線、地溝逐一排查,經過一番查找,終於在一處狹窄的地下管道中發現了漏點。周偉二話沒說,抄起工具就鑽進了高不到半米的地溝中,由於地溝中全是水蒸氣,手電在裡面根本起不到作用,只能靠耳朵聽水聲、靠手一點點的摸索尋找漏點的具體位置,在這種極其困難的條件下,周偉對管線的漏點一一排查並裝好卡子。全身被浸濕的周偉剛從管道中爬出來,眉毛和頭發就被掛滿了霜,老師傅們脫下棉大衣給他取暖,他打著牙顫還跟同事們開玩笑說:“不冷,不冷,又免費享受了一回汗蒸浴。”
從“新兵蛋子”到“功夫小子”
2006年,周偉從空軍部隊轉業後來到了哈市物業供熱集團道外雅典城物業分公司電纜廠維修站工作,從入職的第一天起,鑽地溝、焊管線、裝卡子佔據了他生活的大部分時間,6年的鍛煉,讓這個最初連維修工具都認不全的門外漢成為了轄區居民直豎拇指的“功夫小子”。
剛從部隊轉業到雅典城物業分公司時,水暖工作對周偉來說像是一張白紙,用他的話說,自己是供暖隊伍中的“新兵蛋子”。第一次進地溝就給周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地溝的高度還不足半米,左右寬度也僅有30多公分,只能匍匐前進。”周偉告訴記者,小區中的地溝沒有一個能直著身子進入,在裡面不僅行動艱難,而且經常被老鼠追擊,衣服裡爬進一些叫不上名字的小蟲更是家常便飯。面對著一條條陰暗狹窄的地溝、噴射著高溫蒸氣和熱水的管線,周偉暗下決心,就算鑽地溝也要鑽出個樣子來。於是,每遇到有搶修搶險的活,不管他是否當班,只要聽說,他都第一時間趕到現場鑽進地溝,下班回家埋頭閱讀大量的水暖技術書籍,慢慢的,無論“事故”大小,只要周偉到了現場,問題總會在第一時間被解決。6年來,周偉鑽遍了轄區內所有的地溝,也練就了他一身過硬的排查搶險“功夫”,師傅們都向他伸出大拇指。
2012年1月7日,周偉像往常一樣堅守在工作崗位上,突然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打破了維修班的寧靜,有住戶報修稱榮耀上城會館一樓大廳天棚一寸二熱熔接頭漏水,周偉及張師傅立即趕到現場進行泄水處理,經過仔細觀察,天棚作業空間僅有半米見方。由於這項工作必須由兩個人配合纔能完成,周偉利用身體瘦小的優勢,率先爬到4米高的棚頂鑽進狹道內,然後側身讓出一大部分空間留給同事,兩個人擠在狹道內僅有頭和手能動彈,在這樣一個狹小的空間內,周偉和張師傅拿起焊槍認真熔好每一個漏點,狹小的空間加上陣陣熱流,每熔一個漏點都是滿頭大汗,經過1個多小時的緊張工作,終於順利完成了工作,保證了正常供熱。
在6年的水暖工作中,周偉先後獲得哈爾濱十佳傑出人物、哈爾濱市勞模、哈市傑出青年崗位能手等榮譽,“我把每一次搶修任務都當作是一次挑戰,每一次搶修結束,我都有一種勝利者的喜悅。”周偉認為行行出狀元,什麼乾好了都一樣,能為百姓帶來溫暖,再苦再累也值得。
子承父業緊握供熱接力棒
“我爸爸也是一名水暖工,我很崇拜他。”談起當初為何選擇這一行,周偉稱完全是受了父親的影響。
“上學的時候,父親從來不在家說工作的事情,我對父親的了解也只局限在‘水暖工’三個字上。”周偉告訴記者,直到自己入了這一行,纔知道父親當初吃了多少苦,他希望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表達對父親的敬仰之情。在6年的從業生涯中,周偉用樂觀、積極的態度贏得了轄區居民的贊賞。進入供熱期後,周偉經常抽出時間走訪轄區住戶,排查管線隱患,到了春暖花開的季節,他又幫助社區撿拾垃圾、鏟除雜草。每當人們問道周偉為什麼對這份工作樂此不疲時,他總是淡淡一笑說:“在部隊的時候我修飛機保障祖國安全,現在我修供熱管道保證千家萬戶的溫暖,價值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