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20日訊 “領表、照相……”12日,哈爾濱46中的小玄在哈爾濱市香坊區教育局順利地完成了高考報名工作。小玄也成為我省首批外省籍考生異地報考的幸運兒。11月5日,我省2013年高考開始報名,今年我省首次執行外省籍考生按學籍所在地報名參加高考,意味著在我省就讀的外地考生不必返回原籍參加高考。
記者在省招辦了解到,我省從2013年開始執行異地報考政策,即擁有我省高中學籍並在我省連續就讀三年以上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只要其父母在我省有合法職業和穩定住所(含租賃)便可在我省就地高考。隨遷子女報名可攜帶父母工作和住所證明到學籍所在地的市、縣招考辦報名。
1 “利好消息”改變求學計劃
出生在吉林省榆樹市一個縣城的小玄,兩歲就跟隨父母來到哈爾濱,在香坊區租住一處民宅,一直居住到現在。“雖然期間也換了兩次住處,但是十幾年間生活還是很穩定的。”小玄說,自己也算是老哈爾濱人了,除了不能和其他孩子一樣享受同樣的優質教育資源外,其他沒有什麼不同。
小玄的父親介紹,兒子小的時候非常讓人省心,還特別懂事,知道父母打工不容易,所以讀書特別用功。小學畢業後直接昇入了對口的哈爾濱市第46中學。一直名列前茅的小玄直到上了初中有了學習的危機感,因為按照當時的政策,他沒有哈市戶口只能上普通高中或者職高、中專、技校等學校,如果想要考上好大學,民辦高中或許還是個不錯的選擇。可是幾萬元的學費著實讓這個普通家庭捉襟見肘,於是他曾想過放棄,第一學期下來,他好幾門科目的成績都很不理想。老師發現了他准備自暴自棄的苗頭後,鼓勵他如果成績優秀,是有可能被民辦校免費錄取的。
這讓小玄有了新的希望,於是小玄為了追上同學,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到了學習上,就連課餘時間也在教室裡埋頭苦學。他覺得,父母不辭辛苦遠離家鄉打工,省吃儉用就是為了供他讀書,有個好未來。如果考試成績不好,自己無顏面對父母。“所以,當時學習狀態要比在本地上學的學生心理壓力更大些。”結果中考成績並不理想的小玄沒有獲得免學費進入民辦高中的資質,而在2009年根據哈市教育政策,沒有哈市戶口是不可以報考省市重點以及校中校,最終小玄還是選擇了在哈46中繼續讀高中(哈46中為初高中一體中學)。
“無論我怎樣努力都必須要回到原籍去考試,都不知道到時候有沒有精力在兩地折騰。”小玄說,進了高中後不再像初中時那麼努力,如果不能在哈爾濱參加高考,只能回到吉林復習,借住在親戚家。而小玄的父母也沒有能力讓孩子有別的出路。
小玄的父親告訴記者,在高三開學時,是否允許異地報考還是一個未知數。他和愛人都非常焦慮,孩子也經常說一些喪氣的話,有時甚至表現出不滿情緒。一家人不願多去想小玄高考該報哪所高校,“只能走一步算一步吧。”小玄的父親說,“最怕的就是周圍的人問孩子打算報考哪所大學,說實話,我們都不敢打算,因為還不知道該去哪裡考試。”
就在一家人為孩子糾結是否要回到吉林復習的時候,老師向他傳達了一個好消息。像他一樣沒有本省戶口,但是在本省連續就讀三年高中,並且有就讀學校高中學籍的外地考生,可以就近到所在區教育局報名參加高考。而且他的父母也完全符合了在本地有合法職業和穩定住所的條件。
小玄得知這一消息後,催促父母到工作單位開具了工作證明,同時又拿著和房主簽訂的房屋租賃合同,取得學校出具的“中考登記表”等相關證明後,直接跑到就讀的46中所在的香坊區教育局招生辦報名,經過照相、填表、初審等幾道程序後,順利地完成了報名手續。
“這下徹底放心了,安心回去復習,准備高考。”小玄說,復習的同時也要考慮報考院校了,畢竟現在和原來不同了。
2 沒有高中學籍外省考生不能報名
當小張和父母得知外省考生可以就近報考的消息後,激動地立即跑到區教育局諮詢報考事宜。而小張的情況則與普通外省考生情況有些不同,他是往屆外省考生。
今年19歲的小張,出生在山東一個小縣城,一直隨父母在哈爾濱生活。小張自稱,“雖然沒有哈爾濱市戶口,但自己也算是哈爾濱人了。”可惜就因為這一張戶口本差點改變了他的命運。從幼兒園開始就一直在哈爾濱讀書的小張,參加了哈爾濱市的中考,由於家裡的經濟條件還允許,父母就讓他選擇了一所民辦高中就讀。“那時候一直堅持努力學習,就是還抱著有一天放寬政策能讓我這樣的外省考生異地報考。”
三年中,小張和他的父母一直充滿希望,可到了高三沒有一點好消息傳來,小張和父母有些失望,也有些焦急了,只好做了異地報考的准備。可是山東屬於自命題省份,考試和教材都不統一,這讓小張一家糾結不已。“總得努力拼一下吧!”於是小張獨自回到了山東先是報了一所補習學校,打算按照戶籍所在地辦理就近入學手續。不到一周的復習中,小張不僅難以適應老家的教學方式,而且高中教材也不一致,加之又沒有父母在身邊,還要熟悉新的學習環境,小張根本無法安心學習。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小張就病了。“那簡直是一種煎熬,心理上的煎熬,看到別的同學都埋頭苦讀,而我卻根本靜不下心來學習,太痛苦了!”
最後在小張的堅持下,放棄了回本地高考的想法,再次回到哈爾濱市原來就讀的學校。“雖然知道高考無望,可我還是希望和熟悉的同學一起經歷高考。”最終小張因為我省在2012年沒有放開異地報考政策,小張無緣參加當年的高考。
如今,有了異地高考政策後,小張一家又重新看到了希望。小張帶著畢業證和父母工作單位證明以及房產證明樂顛顛地跑去原學校所在地香坊區教育局高招辦報名。工作人員告訴他,只帶高中畢業證無法證明他在本校連續就讀三年,必須要有本省高中學籍證明,也就是小張還需要回就讀的高中開具一份連續就讀三年的學籍證明,就可以報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是為了防止外地考生臨時轉學到我省報考。“異地考生必須要有連續三年在我省就讀高中的學習經歷和高中學籍。”
雖然還需要再來一次教育局,可小張仍樂此不疲,畢竟可以不用回到老家高考,可以和父母生活在一起,還有希望圓自己大學夢。他說,馬上回去找一所補習學校,重新溫習一下高中課程。他希望,能考本省的本科學校,畢業後留在黑龍江與父母一起工作生活。
3 教育部門:“異地報考”暫不會搶佔我省高考資源
“允許外省考生異地報考了,這不就增加本省考生競爭壓力?”“會不會搶佔我省考生資源?”面對我省實行的允許符合條件外省考生就近報考政策,部分家長表示擔懮。對此,記者采訪了省招辦相關工作人員。
據工作人員介紹,近段時間,媒體和家長熱議的我省放開異地考生報考政策,實際上是我省2013年高考報名條件之一,具體執行政策需要參照省教育廳下發的文件。家長不必過度擔心外省考生會搶佔我省考生資源。從目前考試來看,在我省就讀的外省考生數量不多,而且近幾年我省高校招生計劃逐年增加,生源也有減少的趨勢,並且我省高考錄取率已達到較高水平,高考成績和錄取率在全國排名靠前,具備允許外省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我省高考的條件。
我省高考卷采用全國2卷,而像我省一樣的還有貴州、吉林、雲南等8個省在高考中統一采用全國2卷,河北、河南等5省則采用全國1卷,北京、上海、廣東、山東等18個省采用本省自出的高考卷。而從目前我省考試成績和錄取結果看,我省綜合排名處於使用全國2卷省份前列。因此,哈市教育人士認為,今年我省首次執行符合條件的外省考生就近報考政策,暫時對我省考生不會有影響。而且由於這批考生在三年前報考高中時,當時哈市的報考政策,不允許外地考生報考省市重點,只允許報考普高、中專、職高、技校,這樣限制了一部分考生在哈市就讀。所以2013年具備報考資格的外省就讀人數並不多,不足以對本地考生錄取有影響。
同時他們也認為,異地高考政策的出臺對於進城務工子女是一個利好的消息。放開高考戶籍限制,也將有利於吸引更多外來務工人員來黑龍江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我省經濟社會建設。解決了外省務工人員子女入學的後顧之懮,有助於我省改革與發展。一方面,讓外來人員安心在我省工作,可緩解企業用工荒,另一方面將吸引更多的人纔特別是技術型人纔來我省工作。但同時,不能排除一些投機分子鑽政策的空子,擠佔原本緊張的教育和高考資源。但一項政策的制定,也會有與之相應的政策進一步完善,避免此類現象的發生。我省教育部門也會針對我省的教育資源以及教育現狀,陸續出臺制定相應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