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21日訊 以往到了冬天,我們吃的西紅柿、豆角等蔬菜大多是從山東等地運來的。近兩年,隨著大慶市棚室規模的不斷壯大,即使在寒冬臘月,市民也可以吃到綠油油的地產蔬菜。記者從市農委獲悉,目前大慶市冬季蔬菜自給率達到了60%。
今冬菜價比去年低
“西紅?2.5元/斤,真不貴,比去年便宜!”18日,市民高女士下班回家的路上,在經七街一路口處的蔬菜攤買了幾斤西紅?時發現,今冬菜價比去年便宜不少。
采訪中記者發現,有這種感覺的市民不在少數。
20日,記者在東風新村三區的便民市場看到,頂花帶刺的黃瓜2.5?3元一斤,豆角4元一斤。一位經銷商說,現在的菜價確實比去年這個時候便宜。
在市場賣菜的商販說:“我賣的菜都是地產的,運費低,所以售價便宜。”市物價局成本調查監審局局長陳繼文說,雖然這幾天菜價略有上漲,不過和去年同期相比還是有所下降。
冬季蔬菜自給率達60%
今冬的菜價為何比去年便宜?陳繼文說,主要原因是近兩年我市棚室規模不斷擴大,冬季蔬菜上市量有所增加。
市農委副主任張士民告訴記者,冬季蔬菜自給率達到了60%。
張士民說,為了讓市民一年四季餐桌品種豐富,我市大力發展棚室農業。
尤其是《關於加快發展棚室經濟,推進“菜籃子”工程建設的決定》提出3年建設棚室30萬棟,不到兩年時間,全市已有18萬棟棚室拔地而起,預計今年底可達20萬棟。已經建成的18萬棟大棚裡,近3萬棟是溫室大棚,可以在冬季產出果蔬。
“地產菜開始與外地菜抗衡。”陳繼文說,以前,大慶市冬季所需的蔬菜大部分靠外運,本地菜只能做為補充,現在冬季所需的蔬菜大部分是自給了。
菜農掙了市民省了
在大慶市,一年四季中冬季的菜價是最貴的。冬季地產蔬菜的大量上市,對於平抑冬天的蔬菜價格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市民能吃上既便宜又新鮮的地產蔬菜自然高興,那麼對於菜農來說,冬季種蔬菜,效益也頗豐。
大同區八井子鄉永合村農民於波有4棟暖棚,今年他都種上了乾勾黃豆角,這個品種的豆角現在售價是5元/斤,比普通的油豆角高出近1倍。一棟大棚保守估計能產3000斤豆角,產值就是15000元。
於波說,冬季種植蔬菜的效益比夏天高出近一倍。
目前,僅大同區就有冬季能生產的棚室1萬餘棟,秋冬季節上市果蔬達3.1萬噸,產值超過2億元。
少了中間環節的長途運輸費用,地產蔬菜價格自然要比外來蔬菜價格低一些。不但市民少花錢能吃到新鮮的地產菜,菜農冬天種蔬菜的效益高,農民的腰包也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