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牡丹江
搜 索
『四個百億級集群』帶動寧安市發展逆勢上揚
2012-11-21 18:07:01 來源:東北網  作者:阮鳳文 孫曉銳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1月21日訊 (阮鳳文 記者孫曉銳)前三季度,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產值55億元,工業經濟快速發展;農業播種面積240.2萬畝,預計糧食總產量可達22億斤以上,農業豐收指日可待;改造6條主路和17條巷道,實施“935”古建築修繕工程,城市建設日新月異......古城寧安,煥發出勃勃生機。

  提起寧安,人們總是把它與農業經濟大縣畫上等號,然而,今日之寧安項目群卻風生水起,在響水“兩化”項目群、濱水環境開發項目群、紅城統籌開發項目群、城市建設項目群四個百億級集群的領跑下,包括工業、農業、城建、商貿、文化等在內的156個項目在寧安大地鋪開,到處都能感受到激情澎湃的“寧安速度”。

  逆勢上揚,豎起工業“四梁八柱”

  面對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持續發酵,國際經濟增速持續下行的嚴峻形勢,今年以來,寧安市的一些傳統主導產業也受到了影響。雖然如此,寧安市卻克服不利因素,以發展強勢轉變“逆勢”,今年前9個月,寧安工業入庫稅金達到了9100多萬元,遠高於去年全年的8225萬元。

  園區,一直是寧安工業發展的“短板”,這個“扣兒”解不開的原因是土地征不下來。今年,寧安市轉變發展思路,按照城鄉統籌的辦法,以“土地入股,定量分紅”的模式征收土地,農民失地不失利,政府以小成本換來大空間。如今,533公頃土地收儲和二期動遷安置接近尾聲,園區變電所建設已經完成,農業制造園、中小企業創業孵化園建設正式啟動,20個項目計劃進駐。

  “保開工、保增長、保效益。”按照這一思路,從年初開始,寧安市圍繞工業企業稅源建設做起了文章。除出臺了《關於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對企業給予政策扶持外,還從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入手,在設立工業發展基金的基礎上,打造省級工業企業助保金貸款平臺,舉辦“政銀企聯誼會”,協助企業開展技術革新,大力扶持企業發展。企業規模不斷壯大,規模以上企業由2009年的46家增至2012年的84家,僅今年前9個月就增加了14家。

  在“全市經濟一盤棋”的背景下,寧安市不僅幫助企業解決發展瓶頸問題,更進一步幫助企業解決“後顧之懮”。為鏡泊湖糖業有限公司解決原料加工量不足問題;為“鑫鵬肉業”等企業協調化解經濟糾紛;以政務投資服務中心為依托建立中小企業公共服務中心。綠色食品、新型建材、裝備制造、能源四大產業強勢崛起,益昕鋼鐵、天馬水泥等8家企業納稅額達到1000萬元以上,“四梁八柱”工業經濟格局初步形成。


 

  攻城略地,創新推出“莊園”農業

  雖然統計數字還沒有最後出來,但僅目前情況看,寧安市糧食產量和農民收入實現九連增已基本成為“定局”。

  作為傳統農業大縣,“基數大”是制約寧安市農業發展的關節點。為此,寧安市一方面調整種植結構,在壓縮低產作物種植面積,提高高產作物種植面積的同時,擴大烤煙、蔬菜等經濟作物種植面積;另一方面,提高農產品安全水平,創建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准化生產基地,建立農產品質量追溯體系,設立28個監測點對農作物從種到收進行全程監測,並整合農業、畜牧、質檢等檢驗檢測資源建立質檢中心。

  在此基礎上,寧安市圍繞構建特色產業體系,打造百裡現代農業,觀光農業展示長廊,重點實施農業莊園及現代農業配套設施建設項目27個。由北京吉磊創投私募股權投資建設的綜合性現代生態農業主題公園——石岩嘉泰莊園,開我市PE基金進入農業領域之先河;立足農業合作社建立的蘭崗果蔬莊園效益明顯,126棟蔬菜瓜果大棚全部竣工;引進真心集團投資建設的真心農業生態園,將建設成為特色種植加工基地......

  在調整種植結構的同時,寧安市進一步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申請全國現代農業示范區項目,編制《G11國道現代農業景觀帶建設規劃》,建設兩個水稻智能化浸種催芽車間,新增蔬菜大棚溫室892個,水稻育秧大棚972個,農業機械化率達到87.7%,投資2.1億元建設水利項目7個,各類農業專業化組織達到280多個。“天時、地利、人和”三者齊備,寧安市農業“芝麻開花節節高”。

  遍地開花,橕開城建“骨架”

  過去的寧安,盡管各項工作都有不俗的成績,但往往因進城口的舊屋群而讓初來者印象不佳。如今走進寧安,黑瓦白牆的徽派建築風格,寬敞時尚的廣場街路,總讓人有耳目一新之感,而這一改變,源於寧安市打造“公園經濟”的發展意圖。

  圍繞“保護一個老寧安、改造一個舊寧安、建設一個新寧安、打造一個大寧安”的目標,今年寧安市投入29億元,開工建設了45個城建項目。改善百姓出行條件,突擊改造中心東街等6條主路和17條巷路;提高百姓居住水平,全面推進棚戶區改造工程,近3000戶居民喜遷新居;整治樓房外立面環境,開展立面改造亮化、牌匾廣告創意、強弱電入地等工程,形成了“黑白灰、素淡雅”的新中式立面風格;保護傳統古建築,實施“935”古建築修繕工程,望江樓、東大街東西牌樓等一批古建築恢復原貌;推進城市巷道綜合整修工程,新建路燈112基,安裝霓虹燈、輪廓燈、泛光燈各類電光源,寧安以一天一個樣的速度在發生著蛻變。

  在工業大發展、農業大豐收、城建大變樣的同時,寧安市的其他工作也在悄然變化著。源豐對俄果蔬物流園區二期項目“領跑”貿旅產業,新遺址博物館工程“率領”文化項目,兩鎮供水、供熱續建等項目助推民生工程。在全力推進各項工作的過程中,寧安市上下打造“鋼鐵團隊”,解決執行力問題;打造最優發展環境,解決競爭力問題;推進模塊化管理,解決行政效能問題,全市上下“擰成了一股繩”,以驚人的“寧安速度”強力推進古城寧安的新崛起。

首頁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楊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