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佳木斯
搜 索
佳木斯市樺川現代化大農業步入發展『快車道』
2012-11-22 10:24:37 來源:佳木斯日報  作者:張丹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佳木斯11月22日訊 2012年,樺川縣現代化大農業建設成果豐碩。水稻育苗扣棚經驗成為全省先進典型,智能化科技育秧技術推廣走在全市前列,大型水利重點工程項目悅來灌區渠首新建工程正式建成並投入使用,糧食總產實現九連增……

  今年以來,樺川縣緊緊圍繞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三大目標,加大政策扶持引導,創新科技驅動引擎,突出發展精准農業、特色農業、綠色農業,深入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工程,重點實施了以科技示范園區、高標准農田項目、大型水利建設為主的22項重點工作,全縣糧食總產突破20.48億斤,同比增長23.2%,產值有望實現21億元,同比增長16.67%。

  今年春季,樺川縣遇到了低溫少雨不利春耕備播的天氣,縣委、縣政府沒有消極等待,而是主動出擊,搶抓農時,為奪取農業豐收贏得了先機。春節過後,農業部門、縣鄉黨員領導乾部深入田間地頭指導備春耕。3月中旬全縣1.58萬棟水稻育秧大棚全部扣棚增溫; 4月,智能化浸種催芽基地全面啟動;5月中旬,120萬畝水田插秧全部結束,較歷年提前了一周以上,旱田備播也提前完成。

  “70萬畝、90萬畝……120萬畝”,短短五年時間,樺川縣水稻種植面積比五年前增加了70%多。獨特的自然條件賦予了樺川種植水稻的生態優勢,2009年,縣委、縣政府把壯大稻米產業作為一項長期農業發展戰略,圍繞這一定位,通過加快種植業結構優化調整,加大旱改水力度,積極擴大水稻種植面積,大大提高了糧食產能。在壯大水稻產業的同時,還因地制宜打造一批特色明顯、效益較高的專業村、專業鄉。今年,重點發展了以蘇家店鎮新勝村馬鈴薯、新城鎮烤煙、橫頭山鎮菇娘和食用菌、老平崗林場林下人參、南部鄉鎮及林場木耳為基地的特色種植產業。據測算,僅結構調整一項全縣一年可新增糧食產量1.52億斤。

  發揮科技示范園區的輻射帶動效應,推動精准農業,設施農業、高效農業的發展。通過與田友種業等企業合作,在擴大新品種、新技術的試驗示范,增強示范引領作用的基礎上,提昇了園區科研成果轉化的能力。重點實施了水稻智能化浸種催芽、水稻寬窄行、缽育擺栽、測土配方施肥、節水灌溉、病蟲草害防控等多項新技術應用,將園區建成先進農業科技創新推廣的“孵化基地”。全縣共建智能化浸種催芽基地6處,輻射35萬畝水稻,園區內測土配方施肥達到了100%。全面實施綠色稻米工程,每100公斤優質米比普通米多收50—60元左右,每畝增收175元。

  以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為重點,推進機械化耕作、規模化生產、標准化種植、產業化經營,以此促進節本增效、增產增收。已建成水田、旱田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5個,今年聚英、大成、龍源、遠陽4個現代農機合作社9月末全面開工建設,並及時投入到搶秋收促秋備工作的生產一線,發揮了較大的作用。截至目前,全縣共有大型農機合作社10個,切實提高了全縣農機裝備水平。新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9個,入社社員達到了1.2萬餘人,稻米、蔬菜、農機、農資、畜牧等類型合作社已初具規模,通過合作社的組建完成土地流轉面積達到20萬畝,農業組織化程度進一步提高。 大力提昇水利對農業的保障功能,打通農業發展“命脈”。總投資1.15億元的悅來渠首新建工程今年春耕生產期間正式投入使用,有效增加灌溉面積14萬畝,增加糧食產量3000萬公斤。總投資6.26億元的新河宮灌區改擴建項目已經省水利廳批准並上報國家發改委。圍繞場縣“四個一體化”目標,利用農場機械優勢、技術優勢推動標准化作業,完成“三代”面積48.9萬畝,加快了現代化農業的發展進程。

責任編輯:關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