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23日訊 今年,七臺河市新興區總工會以爭創全省“區級工會”標准化工作為主線,以開展“創先爭優”競賽活動為載體,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組織起來、切實維權”的工作方針,創新工作理念,強化工作措施,狠抓工作落實,通過實施“五項工程”開創了工會工作新局面。
深化“經濟技術創新工程”,打造建功立業有為品牌。區總工會以創新為靈魂,大膽探索活動的目標、領域、內容和形式,在目標上,以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為中心,創建“工人先鋒號”、“創新示范崗、創新能手”。在內容上,突出技術創新,注重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開展“小革新、小發明、小創造、小設計、小建議”“五小”活動。在形式上,堅持從行業和企業的實際出發,開展勞動競賽、合理化建議、技術革新、技術協作、發明創造、崗位練兵、技術比賽等多種形式的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活動。幾年來,培養各類技術能手310餘名,技術成果400餘項,創效益近億元。
深化“職工素質提昇工程”,打造宣傳教育文化品牌。為提高職工整體素質搭建各種學習平臺,全區共建立學習型組織119個,組織各類學習活動23場次。每年定期舉辦職工乒乓球、籃球賽,轄區街道、鄉鎮、企業等單位,在節日期間開展聯歡、演講、歌詠、球類、棋類比賽等活動,豐富了職工生活,陶冶了職工的情操,凝聚了職工的團隊精神。全區共建成職工書屋11個。
深化“幫扶中心建設工程”,打造服務體系保障品牌。以困難職工幫扶中心為平臺,全力開展扶貧幫困機制創新活動。自2009年幫扶中心成立以來,救急濟難、“雪中送炭”,為困難職工提供信息脫貧致富,開通了熱線電話,開設了“農民工維權、法律援助、技能培訓、困難幫扶、勞務派遣、諮詢接待”6個服務窗口,健全和完善了幫扶中心運行機制,在困難職工管理上,我們健全完善了幫扶工作臺賬制度,實現了幫扶工作信息化、網絡化、規范化。在寶泰隆煤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設立了崗位助學基地,先後資助100餘名困難大學生步入大學校園。幾年來,幫扶中心擔負著困難救助、信訪接待、法律援助、就業貸款、職業介紹等多項職責,共發放救助款500萬元,貼息貸款60萬元,崗位介紹2150人次,金秋助學142人。區總工會每年舉辦家政技能培訓班、農民工培訓班、職工崗前培訓班,培訓人數達1000餘人次。
深化“和諧勞動關系工程”,打造依法治會維權品牌。以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為重點,暢通各種維權渠道,通過維權熱線處理職工信訪訴求,答復處理率達95%以上,使職工維權工作日常化。區總工會內設法律部,並在幫扶中心建立了維權辦公室。與區勞動仲裁部門開通了法律維權聯動直通車,勞動仲裁部門抽調專業人員,在幫扶中心工作,對勞動爭議案件進行調解、仲裁、上訴諮詢等直面法律服務,先後與區司法局聯合舉辦了城市法律廣場、農村法律大集、宣傳月、宣傳諮詢日活動,使維權工作日益社會化。截至目前,全區共建立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47個。
深化“民主政治管理工程”,打造參政議政協商品牌。區總工會把職代會等管理制度作為推進民主管理工作的重點,創新工作形式,不斷豐富工作內容。目前,全區95%以上企業建立了職代會制度,80%以上的公司制企業建立了職工董事、職工監事制度。區總工會印發了《企事業單位職工代表大會程序》、《廠務公開考評標准》,做到公開的內容、形式、時間、程序、檔案“五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