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11月26日訊 哈市香坊區幸福鎮光明村是遠近聞名的蔬菜生產基地。然而每到蔬菜豐收季,村民們卻常常陷於“豐收易、銷售難”的窘境。為了打開銷路,該村的村民們於2005年成立了哈市連昇特色果菜專業合作社。此後,這家合作社成為哈市較早“試水”與超市對接的合作社。從2006年至今,該合作社已與多家超市成功合作。進軍超市的經驗有哪些?采訪中,該合作社負責人將原因歸結為特色品種開路,注重產品質量。一句話,品牌塑造開拓出挺進超市之路。
特色品種搶佔市場
眼下,農忙季節已過,但連昇合作社的負責人鄭連昇卻依舊繁忙。“我們准備引進臺灣地區的新品種迷你瓜進行試種,成功後將直接推向超市。”雖然已和超市合作了數年,但對於引進新品種,鄭連昇依舊不敢放松:“特色品種是我們合作社敲開超市大門的鑰匙。”
與一般農民合作社不同,該合作社成立之初,就嘗到了“物以稀為貴”的甜頭。2005年,哈市農業部門組織地產蔬菜生產基地與哈達果蔬批發市場進行產銷對接,連昇合作社也參與其中。鄭連昇說:“會後我們合作社第一次將引進種植的新品種黃皮紅瓤的西瓜拿到哈達銷售,這在當時整個批發市場是獨一份,帶去的400多斤西瓜,以批發價4元/斤的高價銷售,被搶購一空。”
自此,在新品種新技術引進方面,該合作社一直以“人無我有,人有我新”為目標,黑番茄、金美人、綠番茄小天使……不斷推出的市場暢銷品種,為其與超市對接提供了條件。2006年,該合作社與中央紅超市成功對接,合作至今;2012年,該合作社又與樂買超市對接成功。鄭連昇告訴記者:“現在百姓的購買力不斷上昇,對產品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超市方面要求農產品不僅要量大更要獨特,品種越新越好。”也正因為該合作社種植的品種在本地市場上鮮有銷售,這讓超市更願與他們合作。
嚴管質量一舉多得
在該合作社新建的230多平方米的農藥殘留檢測室內,記者看到了該合作社自己所有的三臺農藥殘留速測儀,裡面記錄著產地、農殘數據、種植檔案等相關信息。連昇合作社是哈市較早開展農產品質量追溯的農產品生產基地,其農產品采摘後立刻被貼上專用條碼,條碼包含采摘時間、種植方式、農藥檢測等基本信息。目前,該合作社所產的番茄、紫花油豆角、黃瓜、香菜等30餘個品種實現了質量追溯。
鄭連昇告訴記者:“在果蔬生長期間,超市方面會經常派人不定期前來檢查。果蔬成熟後,我們要先對產品進行農殘檢測,自檢合格後出具報告單,並送往超市。超市方面會按照報告單對送來的產品進行嚴格抽檢,合格後纔能上架銷售。”他說:“我們嚴格按照綠色無公害操作規程生產,規范自身種植行為,為了保障果菜質量,除了統一引進新品種、新技術外,還統一采購生物農藥、有機生物肥料,不定期與科研院校合作對社員進行免費培訓。”
在該合作社向超市銷售的豆角、茄子等“大眾菜”中,除了社員自己種植外,也有一部分來自附近村屯菜農。該合作社免費為他們種植的果蔬進行農藥殘留檢測。“這樣既能保證超市銷售蔬菜的質量,又能保證菜農的收益,提高他們的質量安全意識,同時也讓合作社搶得更大的市場份額,實際上是一舉多得。”“因為連昇合作社對產品質量嚴格要求,種植管理科學,最終贏得了我們超市的信任。”中央紅超市一位負責人如此評價。
政策若扶持對接將更順暢
采訪中,鄭連昇和其他很多合作社負責人紛紛表示,由於目前哈市少有實際效果明顯的扶持政策,所以“農超對接”開展起來仍有困難。而在這方面,外地的經驗或可借鑒。
據了解,寧波市鄞州區制訂出臺“農超對接”激勵政策,規定凡在區內注冊的大型商場、超市連鎖企業,采購本地名優農產品且年銷售額在100萬元以上,經審核可給予該企業所采購農產品銷售額2%的獎勵。而本地名優農產品進入大型商場、超市連鎖企業,且年銷售額在50萬元以上(或蔬菜5萬斤以上),農產品生產方可獲得年銷售額4%的獎勵。這大大激發了產銷雙方開展合作的熱情。鄭連昇說,哈市的很多合作社也希望相關部門出臺類似的政策。
“除了政府相應的扶持,農民合作社自身也要捨得投入。為了強化品牌意識,我們自掏腰包去參加各類農業展會,並精心設計產品包裝,這些為的就是打響我們的品牌。”他說:“如果算上運輸、人工等費用,‘農超對接’的收入只佔合作社整體收入的30%左右,利潤很低,但之所以堅持‘農超對接’,就是因為超市可以無形中幫助產品提昇知名度,擴大品牌影響力,從長遠角度來講對合作社非常有利。”此外,該合作社還購買了多臺廂式貨車,以保證果蔬能在第一時間送達超市。這些舉措使得“連昇果菜牌”在進軍超市的路上增強了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