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27日訊 21日清晨,室外零下十多攝氏度,雪花伴著寒風直往人的脖子裡鑽。
農村校車實現“村村通”
6時35分,記者從雙城市區到達金城鄉中心小學,7輛黃色校車已經准備就緒,將分赴全鄉33個村屯接孩子們上學。
6時40分,記者登上第一個班次的送子車,去距中心校兩公裡遠的沿河村。還沒到村口,遠遠看到七八名穿著羽絨服的小學生在候車。車緩緩停穩後,看護員王洪濤下車將個頭矮小的學生一一抱上車,車上的女看護員趙扣環將學生安排坐好坐穩。記者了解到,下雪以來,為了確保孩子們的安全,益助送子公司決定由原來每車配一名看護員增加到兩名看護員。

金城鄉沿河村的孩子們從校車上走下來,到鎮中心校上學。哈爾濱新聞網記者王大波攝
從沿河村轉一圈,三個候車點,上車的學生總共有28名,包括六七名學前班孩子。此刻,盡管車外寒風凜冽,車內卻十分溫暖。
六年級學生鄧秋爽說,過去她和同伴上學步行過,坐過自行車、拖拉機、摩托車,還與人合乘過。今年年初,她和所有的同學都坐上了黃色校車。
據了解,雙城市下大力氣保障農村小學生交通安全,目前已組建兩大送子車公司,擁有190臺標准校車,覆蓋雙城市24個鄉鎮246個行政村,農村校車實現了“村村通”。
校車時速不高於30公裡
車輛行駛到村裡的一段土道時,駕駛員孫國剛小心翼翼地把著方向盤,生怕車輛發生側滑。
上公路後,孫國剛告訴記者,為了保證孩子安全,公司要求送子車的車速必須在每小時30公裡以下,走土道時車速低於每小時5公裡。他說,我們是雙城農村5萬名學生安全出行最關鍵的一環,保障孩子安全,責任大於天。
在車廂裡,看護員趙扣環一邊提醒孩子們把好扶手,一邊為不願去學前班而哭鼻子的小張樂擦眼淚。趙扣環說,她每天的習慣是先看天氣預報,如果有雨雪天氣,就立刻給每個家長發短信,囑咐添加衣服別凍著孩子。然後,再通知司機。
益助送子公司總經理王靜說:“為保證孩子們的安全,冬天我們增加一個看護員,費用雖然增加了,但也提高了安全系數。”
36道“緊箍咒”規范校車運行
上午9時,記者來到雙城市運輸管理站的監控室,工作人員隨手調出一臺“大鼻子”的監控記錄,車內情況一目了然。雙城市運輸管理站站長惠達文說,現在,雙城市190輛校車,全部安裝了GPS道路監控系統,可以隨時監控校車運行情況。
據惠達文介紹,按照相關規定,校車由交通部門、教育部門、鄉鎮政府、村委會、學校、家長及公司共同參與管理。此外,我們行業管理上還有36道安全“緊箍咒”,確保校車規范運行、孩子出行萬無一失。例如,除按規定的機動車合格證、質量保證等資料外,車主還要出具保證書、服務質量承諾、校車駕駛員從業資格、三年內無重大交通事故立案登記、乘運人責任險等手續。
雙城運輸管理站副站長史國嶺說,遇到雨雪天氣,管理站的工作人員全部深入到各鄉鎮現場指揮、跟車指揮,目的只有一個——確保孩子們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