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牡丹江
搜 索
牡丹江市『新農保』『城居保』覆蓋城鄉
2012-11-27 16:32:56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馬戎 王月迪 孫昊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日報11月27日子 “以後每個月都能領取養老金了,真是高興啊!”11月13日,海林鎮光榮村農民李貴林領到第一筆“新農保”基礎養老金後喜悅之情溢於言表。當天,作為牡丹江市最後一批實行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簡稱“新農保”)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簡稱“城居保”)的縣(市),海林市舉行“新農保”和“城居保”基礎養老金發放儀式,此舉也標志著牡丹江市在省內率先實現了社會養老保險全覆蓋。

  廣覆蓋政策惠及城鄉各類人員

  近些年,牡丹江市養老保障制度已實現國家公務員退休保障制度,事業單位人員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企業職工包括靈活就業人員、個體工商戶和自由職業者等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三方面的覆蓋,但城鎮無業居民和農村居民養老保險還是一個“盲點”。

  自2009年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開始在全國部署試點以來,牡市以此為契機,成功爭取了試點的國家批復,先後將寧安市、綏芬河市、穆棱市納入國家第一批和第二批“新農保”試點范圍,60周歲以上的農民每月享受到了國家財政全額支付的最低標准養老金,千百年來養兒防老、靠地養老、存錢養老的傳統養老模式被打破,農民在“種地不交稅、上學不付費、看病不太貴”的基礎上實現了“養老不犯愁”。2011年,牡市又抓住國家“新農保”與“城居保”合並實施的歷史契機,努力運作將四個城區與林口、東寧一並納入國家第三批“新農保”和“城居保”試點范圍,試點縣市比例在全省最高,政策惠及72.8萬農村居民、1.07萬城鎮無業居民,11.9萬農村老年居民、6221名城鎮老年居民按月領取了基礎養老金。

  惠民生創新服務調動參保積極性

  為了盡早讓群眾受益,2011年下半年,牡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組織開展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全覆蓋”百日會戰活動,百名人社乾部職工走村入戶,逐鎮逐村宣傳發動,挨家挨戶組織參保。陽明區磨刀石鎮六裡地村農民張富海就是人社部門工作人員上門宣傳時參保的,“俺們擔心的問題,人家解答得很明白,寧安等地政策都兌現了,心裡有底了,這好處都送到家門口了。”同時,他們還利用廣播、電視、報紙、手機、網絡等多種媒體,通過開闢專欄、發放資料、流動“大篷車”等形式解讀政策,讓老百姓一聽就懂、一看就明、一算就清。通過市、縣(區)、鎮、村四級聯動、日夜奮戰,牡市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工作在全省地市級市本級率先實現了全覆蓋和基礎養老金的率先發放。

  此外,為引導農村居民特別是青年農民參保繳費,在國家明確繳費補貼標准不低於每人每年30元的基礎上,牡市制定了較為積極的鼓勵繳費財政補助政策,即每提高一個繳費檔次多補貼5元,最多每人每年補貼50元,對農村重度殘疾人等繳費困難群體選擇最低繳費檔次100元的,在享受政府定額補貼的同時,為其代繳50元養老保險費,有效提高了適齡農村居民參保繳費的積極性。

  優服務著力提昇養老保險經辦服務

  近年來,牡市努力為參保人員提供規范、均等、便捷、高效的養老保險公共服務。針對農民居住分散、遠離集鎮,許多農民群眾開始還擔心繳費取錢不方便的實際,該市突出便民利民這一宗旨,確保這項惠及數百萬農民的好事辦好,探索總結出“四個不出村”的服務模式:即在農民居住集中區、交通要道口的商店或農資超市安裝POS機自助服務終端,設立便民服務點,實現“錢從銀行流、業務網上走”,做到參保登記、保費繳納、待遇領取、權益查詢“四個不出村”,讓農民與城裡人一樣享受到就地就近的服務。寧安市河西村村民華勇感受到了這種便利:“新農保的‘四個不出村’,不用來回跑,省心省力!”

  目前,牡丹江市50.5萬城鄉居民辦理了參保繳費手續,參保率80%;19.6萬60周歲以上城鄉居民領取了基礎養老金,領取率100%。10月12日,國務院召開的全國新型農村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總結表彰大會上,牡丹江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黨委書記、局長張新剛被評為“全國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先進個人”。

責任編輯:關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