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記者親歷快遞分揀工作 眼尖手快細心一天最多分揀10萬件
2012-12-03 09:27:14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梁庚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2月3日訊 選中一件得意商品,只要輕點鼠標,不出家門幾天後就能拿到。但是,這些商品都留下了快遞公司分揀員的“手溫”。近日,記者走進快遞公司,親身體驗分揀員的辛苦。記者了解到,“雙11”高峰時段一天最高分揀快件量達到了10萬件,平時每天也要幾萬件“過手”,比去年同期增幅超一倍。

包裹分檢。

  每天分揀快件最高10萬件

  11月28日9時,記者來到了位於哈市香坊區化工路91號的中通速遞。5000多平方米的車間,四五個大門都敞開著,雪花隨風吹進來,40多名分揀員穿著厚厚的工作服,帶著帽子、手套,在傳送帶旁緊張忙碌著,伸手拿包裹、查看寄送地址、彎腰擺放指定區域……

  “開著門雖然冷,但車停在門口,可以直接把包裹放在傳送帶上,縮短卸貨、分揀的時間。”正在傳送帶旁工作的分揀員魏恩賀說,為了節省時間,更快地把包裹送走,他們一直都是這樣工作,像這樣的天氣站一會就凍透了。眼前的這位快遞分揀員,跟記者年齡差不多,但他“經驗”很豐富,忙完分揀的活,還幫著其他同事給貨物掃描、裝袋、裝車。

  快遞分揀員一定要眼尖手快,還要細心、耐心。這時,一輛沈陽方向開來的貨車停在了分檢車間,車上上萬件的包裹隨著傳送帶陸續傳了過來,只見前端幾處分揀員麻利的分揀自己區域的包裹。記者也投入了“工作”。因為是新手,被安排負責任務量少的牡丹江和齊齊哈爾地區的包裹分揀工作。剛開始這兩個地區的包裹沒有幾件,工作很是輕松,可隨後的場面讓記者“招架不住”,大批量包裹不間斷地傳了過來,其他人都在井然有序地忙碌,記者已經眼花繚亂,手也不聽使喚,還沒等看准,包裹就傳過去了,馬上又有新包裹傳過來,為了不漏檢包裹,記者緊緊盯著傳送帶上的包裹,10分鍾後,眼前直冒金星,胳膊也累得酸痛,想抬都抬不起來,渾身發冷,腳也凍麻了。10分鍾內,記者一共分揀了不到20個包裹,還漏揀了5個。

  誰讓快件“飛”誰就挨罰

  見記者停下來,魏恩賀笑著說,這個工作看似簡單,卻是個技術活,需要腦力與體力並重,不僅要看清每個包裹上的地址,還要快速取出准確無誤地放在對應區域。而這時記者發現有一自己指定區域的包裹,就拿起來隨手扔到相應區域,馬上遭到了魏恩賀的“批評”。“你這樣扔不行,別人花錢買件東西不容易,千萬不能給弄壞了。”只見他拿起傳送帶上一個帶有“易碎”字樣的包裹,輕輕放在一堆貨物的最上面。記者了解到,為把來自全國各地的快件完好無損的送到客戶手中,他們上崗前都要培訓,重點就是不能讓快件“飛”,如果誰在分揀、掃描包裹過程中,把物品弄壞了,誰就要按原價進行賠償。

  “每天一乾完活,回去第一件事就是躺在床上休息,‘雙11’期間更是顧不上吃飯,忙得昏天暗地的。”魏恩賀和他的同事們對於“雙11”加班加點的工作,感受就是“累得沾枕頭就能睡著”。他們介紹,現在的包裹量比“雙11”少了幾萬件,沒有之前那麼忙了。可就是現在的貨物量,也比去年增加了一倍多,最忙時他們一天分揀十幾萬件。

  “雙11”每天工作20個小時

  “雙11”促銷後一段時間,魏恩賀和同班的同事都是從8點乾到第二天凌晨三四點鍾,經常連軸轉,有兩次還乾到了第二天8點多,整整24個小時。只要有貨車進來,他們根本顧不上休息,馬上就得卸貨、分揀,有時正吃著飯,也要放下碗筷去乾活,等回來時飯菜都涼透了。

  談話中,記者得知魏恩賀是牡丹江人,還沒有成家。到哈市的第一份活就是當一名快遞分揀員。來哈近兩年了,他的生活很是單調,除了分揀車間就是職工宿捨。平時很少請假,更沒有無故休息,天天忙碌在分檢車間。由於他勤奮,乾活認真,不但沒有因損壞貨物被處罰過,還經常受到領導表揚。說到父母,他一時無語。不一會,魏恩賀說對不起父母,今年他只回家看望父母一次。“出外打工,掙錢最重要,父母應該理解我。今年回家我要給他們一個驚喜。”魏恩賀偷偷告訴記者,他在哈市處了一個對象,准備帶回家給父母看看,並想把攢了一年錢親手交給父母。

  魏恩賀是孝順的,也是一個知足常樂的人。“快遞量與日俱增,說明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我們工作再忙,也高興,其實我們也得到了最大的實惠——腰包鼓啊。”魏恩賀被凍得發紅的臉上,始終帶著笑意。他說,快遞分揀員的工作雖然是辛苦活,可他們靠的是自己本事吃飯,錢掙得踏實。實際上,他們最大的願望,希望給家人更好的生活。

  網購見證快遞業迅猛發展

  說起快遞業的發展變化,從事快遞行業10多年的哈爾濱中通快遞公司負責人楊波講,2005年時,快遞只是商務行為,多是企業郵寄產品。自2010年以來,僅他所工作的分撥中心平時每天分揀七八千件,2011年每天分揀量是三四萬件,現在每天至少七八萬件。網購商品的也變得“多樣化”,食品、服裝、小電器甚至像冰箱等大件家用電器都能快遞,快遞已成為老百姓生活的一部分。

  以快遞分揀員魏恩賀為例,2年前剛入行時,他一個月只能拿到1000多元,如今固定工資就接近了3000元,加上提成,每月四五千元不成問題。“我們現在的場地面積是5000多平方米,而2010年只有現在的三分之一,從場地面積的變化就能看出,這幾年快遞數量的增加。”楊波說,明年開春,他們公司還要搬家,找更大的場地,能停放更多的車輛,工人們也不用這麼著急的卸貨了。

  每年的聖誕、元旦是網購旺季。今年又多了一個“雙12”,又將是一個網購小高峰。楊波講,針對又一輪購物高峰的到來,他們已提前做好應對方案,力爭把每一件包裹及時准確的送到客戶手中。

責任編輯: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