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4日訊(趙文良 記者侯巍)“廣場是城市的客廳”。寧安市以“公園經濟”理念為引領,對城市廣場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精心打造海東青廣場、迎賓廣場、薩布素廣場、站前廣場、明珠廣場、沿江景觀帶等一批綠色生態、傳承文脈、娛樂休閑的主題廣場,使古城歷史文化底蘊日益凸顯,公共休閑區域逐步拓寬,百姓幸福指數不斷攀昇。

迎賓廣場一角。資料圖
綠色生態塑造園林景觀
綠色是城市的生命。當汽車行駛在G11國道途經寧安市區時,人們的目光會被互通區內圓形的海東青廣場所吸引。海東青廣場以滿族的最高圖騰海東青命名,廣場面積7.2萬平方米,栽植具有本地特色的喬木、灌木、草坪,並配以亮化點綴,高低錯落有致,林木茂盛,郁郁蔥蔥,鳥語花香,環境清幽,體現著“雖由人作,宛若天開”的天人合一理念。2013年,廣場中央將樹立起一座海東青鑄銅雕塑,頂部展翅欲飛的海東青代表著勇敢智慧、開拓進取、永不放棄的精神,展示滿族文化內涵的同時,寓意寧安經濟社會的騰飛。
迎賓廣場上,九面大鼓同時擂起,彩旗招展,鑼鼓喧天,身著清代滿族士兵服飾的百名“八旗勇士”,手拿抓鼓,跳起了迎賓舞。廣場位於寧安入城口處,南北對稱呈環抱之象,象征著開放的寧安胸懷浩蕩,暢迎四方賓朋。廣場佔地3.3萬平方米,采用大面積硬鋪裝,栽植大型喬木、灌木50餘萬株,種植草坪2萬平方米,以綠化和園林小品銜接過渡自然流暢。根據規劃,還將在廣場南北兩側建設六根粗獷、古朴、神秘的滿族圖騰柱,展現寧古塔地域獨特的滿族文化,使整個廣場既充盈現代與歷史相融之感,又蘊涵宜玩宜游的民本之意,將給八方來客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
傳承文脈彰顯歷史文化底蘊
十裡沿江景觀帶如一條鑲嵌了眾多青山碧水、人文風景的精美“玉帶”,信步走近一處建築,就會翻動一頁歷史;隨處踩動一塊石頭,就會觸動一個朝代。精心仿建的渤海國石燈幢、經修繕重煥光彩的清代古建築望江樓、寧古塔名勝“西閣”、北國第一名泉——潑雪泉、修繕中的全國百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之一——馬駿紀念館……,一批不同歷史時期的文化遺存,見證了寧安燦爛的歷史文化。未來,寧安市還將在沿江景觀帶中植入一系列肅慎、渤海等時期文化元素符號,向人們全面展現一幅蘊涵鶯歌嶺文化、渤海文化、金元文化、寧古塔文化、流人文化、滿族文化和革命歷史文化的歷史畫卷。
為紀念出生於寧安的清代抗俄名將薩布素,寧安將在寧古塔大道與鏡泊東街交叉口處,精心打造文化地標——薩布素將軍廣場。廣場規劃面積7854平方米,聘請我國著名的美術大師韓美林設計制作薩布素鑄銅雕像。目前,場地平整完畢,明春即將投入建設。
娛樂休閑提昇居民幸福指數
人與音樂噴泉共歡,綠草如茵,花團錦簇,明珠廣場成了人們茶餘飯後的一個駐足休閑好去處。假日裡的鑫街廣場是兒童的“歡樂城堡”,各種游樂、體育設施讓小朋友們樂不可支,到處洋溢著孩子們的歡聲笑語。
歌如潮、人如海,渤海文化廣場、中華園廣場成為寧安人邁向城市文化的臺階。“城市之光·金色田野”等群眾文化活動品牌以及全市各單位、社區舉辦的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活動,主題鮮明、形式活躍、內容豐富,在這裡為廣大市民群眾獻上一道道豐盛的文化盛宴。
如今,隨著寧安宜居城市的精心打造,一座座極富現代氣息,飽含生態意義,獨具文化內涵的“城市客廳”,正以特有的風采神韻吸引著廣大市民走近、融入、體味……,鋪展出一幅寧安新生活的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