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11日訊 (記者 岳雲雪) 韓志雙,站裡面巡線工們眼中的“大官”。他是黑龍江哈爾濱電業局輸電運檢工區五常保線站的站長,說是站長,保線站只是一個基層班組,而所謂的站長也就是一個班組長。在大家伙的眼中,韓志雙有“兩長”,一是工作年限長,在保線站內雖然他的歲數不是最大,但是工齡卻是最長,已經30年;二是走過的線路長,在30年的線路維護巡視生涯中,韓志雙的巡線腳步已經達到了12500千米,也就是萬裡長征的二萬五千裡。
巡線路上,二人相互扶持。王國良 攝
12月8日晚上,在位於哈爾濱五常市大山深處的一處農家旅館內,記者見到了這位在戰線上小有名氣的保線站站長韓志雙。初見他,給人第一感覺就是“瘦”,一米七左右的個頭,看上去也就百十來斤。但是再仔細一看,弱不禁風的他卻有著一雙炯炯有神的雙眸,給人一種乾練精明的感覺。
“今天住在山腳下,明天就能多巡視好幾公裡的線路……”韓志雙介紹,為了能夠第二天多巡視點線路,他們今天特意提前來到線路起始點的小村子,休息一晚上後,第二天一大早就開始進山巡線。他說,如果要是當天從站裡出發話,基本一上午都耽誤在了路上。由於近期降雪頻繁,大雪封山,進山的道路非常不好走,所以,往常兩個小時就能到的線路,現在走起來至少要五六個小時。
韓志雙所在的五常保線站有線路運行維護工9人,負責維護巡視的線路共計462.2千米,平均攤到每個人的頭上51.36千米。而這460多千米的線路中又有190多千米位於深山,佔整個線路裡程的40%多,這讓給原本已經巡視起來很困難的韓志雙他們又多了一份負擔。
韓志雙介紹,他們巡視的這190多千米山中線路,一年中有半年有雪。而最艱難的要數每年的十二月到來年的三月,基本上都是大雪封山,山裡環境千變萬化,各種危險在大雪覆蓋後已經無法辨別,所以巡視起來異常困難,險情也時有發生。
韓志雙的脖套和睫毛上已經掛滿了白霜。王國良 攝
12月8日早晨4點30分,當整個山區還籠罩在一片漆黑之際,住在小旅館的韓志雙和另外一個巡線工王曉東二人便已經准備就緒。清晨5時,吃過早飯之後,背著巡線包,挎著望遠鏡,二人在檢查了一下裝備後,便踏上當天的巡線之路。
早餐很簡單,饅頭、稀飯、咸菜,還有每人一個煮雞蛋,但是對於他們這些常年行走在大山之中的巡線工來說很受用。韓志雙告訴我,這頓早餐就是他們今天巡線的大部分能量來源,所以雖然簡單,但是他們都盡可能地多吃,因為一旦進了山,再也沒有熱乎的飯菜供他們食用,所以即使吃不下去,他們也得硬挺著吃。
由於東北的冬季天亮得比較晚,基本上要七點多纔能夠大亮。所以,起初的一個多小時路途,二人都行走的特別慢,也就走了一千米多。直到天完全亮了之後,二人的巡線的腳步纔開始加快。
韓志雙介紹說,抹黑走的這段路上沒有杆塔,用不著特別注意,唯一需要注意的是路上的大坑和各種看不清楚的樹枝、樹樁,因為天沒有大亮,所以走起來要比白天困難得多。
沒有水,雪便成了韓志雙二人的“冷飲”。東北網記者 岳雲雪 攝
而對於韓志雙他們來說,巡線途中最困難的要數巡線途中遇到野豬、黑熊等野獸,一旦遇到這些飢腸轆轆的家伙,魂都被嚇沒啦!在韓志雙的30年巡線歷程中,碰見過好幾次野獸,每次他們都嚇得夠嗆,最厲害的一次逼得他們爬到樹上躲了好幾個小時。
“現在好多了,由於人們的腳步逐漸向大山深處挺進,這些野生動物們也越來越少見。”韓志雙笑著說。
早上七點多,當太陽緩緩昇起時,我們也真正來到了巡視的杆塔下面。今天韓志雙二人要巡視的是66千伏葦三線213分歧的28基杆塔。整個線路走廊都位於大山深處,雖然直線距離只有6千米,但是韓志雙告訴我們至少要走上10千米。
由於起得早我還沒有注意到,雖然當天山裡的溫度已經達到了零下30幾度,但是二人穿的並沒有想象的厚,而且渾身上下只背了一個印有企業名稱的小工具包。韓志雙告訴我,他們有句老話叫做“千裡不捎針”,意思就是走長路再小的東西也累人。
看著記者大包小裹的背著好大一個包,二人提醒說:“有得累啦!”
事實也驗證了他們的話。還沒有走上1千米,記者便已經累得氣喘吁吁,戴著帽子和脖套上更是凝結了一層厚厚的冰凌。趟著腳下沒膝的積雪,時不時地還體驗一下“滑雪的樂趣”,著實讓我這個久不加強體育鍛煉的人遭了一回罪。
上午十點多,雖然還沒有到中午,但已飢腸轆轆。從那個軍綠色的小包內,韓志雙拿出了幾個已經冰涼的面包。面包已經凍得有點發硬,但是已經餓透了的他們還是吃得津津有味。“在這樣的巡線路況下,我們要加緊腳步了,要不然天黑了也不能全部巡視完畢。吃飽了,出發!”韓志雙和王曉東二人蹣跚的身影慢慢地消失在皚皚白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