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12月18日訊 自2008年起,口岸城市綏芬河市將棚戶區改造列為全市一個重要的民生項目,幾年來逐步推進,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僅三年時間,綏芬河市就有2172戶棚戶區居民搬進新樓房,居住和生活條件大幅提昇。
如今,如果站在高處俯矙整個綏芬河,你一定會驚訝於城市變遷之快。過去這裡一片凌亂,全部是一片片平房的東山、南山、西城區,全都被一棟棟拔地而起、整齊有序的高樓所代替,高樓林立的綏芬河呈現出了現代化都市獨具特色的城市魅力。
曾幾何時,棚戶區是一個沈重的話題,它是城市快速推進所面臨的民生課題。簡陋的平房,雜亂的二層小樓,高高的院牆,狹窄的過道,亂堆的垃圾,污水橫流,大量的流動人口,一家一戶的小鍋爐,隨處可見的私搭亂建,嚴重的消防和治安隱患,這便是棚戶區給人留下的景象。今天,這樣的場景在綏芬河市越來越少,最終將徹底消失。
動遷戶喜滋滋盼新居
最近,因為動遷在外租房住的霍阿姨,沒事就愛去新建的溪樹庭苑小區看看,她關心著自家回遷的房子建得怎麼樣了,盼著明年早點搬進去住。霍阿姨高興地說,是棚戶區改造幫她家改善了居住條件。同霍阿姨一樣在棚戶區改造工程中受益的群眾還有很多很多,他們的笑臉和肯定,如清晨的陽光一樣,溫暖、和諧。
霍阿姨家被動遷的平房,在城市的最東南,距離市區遠不說,路還不好,『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就是最貼切的描述。特別是冬天,周圍居民倒在路邊的髒水漫上路面結成冰,路面像一塊傾斜的鏡面,上坡路還好走點,下坡時就十分危險,家裡的老人一冬天都不敢出門,滑倒摔傷的老人每年都有。在平房裡住了20多年,霍阿姨全家早就盼著能搬進樓房,如今棚戶區改造實現了這個願望,霍阿姨怎能不激動。
回遷戶告別蝸居樂在其中
已經告別平房住進新樓房的張大爺,每天都要下樓溜個彎,回來時順便捎點菜或水果。張大爺說,過去他家住的平房在一個小巷子裡,穿過七扭八彎的小巷,進了院門還要下3層臺階,走兩步再下1層臺階,纔是他們一家三口住的『蝸居』。由於建築密集,大白天裡,屋內光線昏暗,通風不暢。冬天屋內溫度一般只有10度左右,一到冬天,張大爺老寒腿的毛病就犯,常常疼得晚上睡不著覺。現在好了,住在暖和的樓房裡,不用燒爐子,家裡也乾淨了,三口人住著一套60多平方米的兩室一廳,張大爺一家人很知足。一家人每天傍晚還到社區廣場上鍛煉身體,生活一下就明媚起來,這種舒適放松的生活,讓吳老師一家備感舒心。
新居配套設施較好百姓安心
記者了解到,伴隨棚戶區改造的進行,文化體育、醫療衛生等設施和機構也在各新建小區相繼建立起來,小區的一定距離內有社區門診、市場和學校,真正方便了居民。
據綏芬河住建部門統計,三年來,全市共啟動城市棚戶區改造項目16個,征收棚戶區內住房1697套,征收面積195700平方米。在西城區、東山和南山腳下,過去那些高矮不一、排列不整齊的平房,變成了一棟棟居住條件優良的高樓,交通便捷、附屬設施齊備,喜遷新居的百姓身在其中、樂在其中。
從全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統計的數字看,2010年,綏芬河市棚戶區改造項目8個,征收面積104500平方米,征收戶數714套;2011年棚戶區改造項目7個,征收面積36900平方米,征收戶數655套,2012年棚戶區改造項目1個,征收面積21000平方米,征收戶數300套。
今年開工建設的阜寧鎮三建棚戶區改造項目,是綏芬河市近年來涉及面比較廣、改造面積較大的一個項目。從項目的獲批到招標施工,都嚴格按照相關規定進行,以保證棚戶區改造項目的高質量完成,該工程今年7月開工,計劃於明年10月份竣工。屆時,將再有一批居民住上新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