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21日訊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切實加強大興安嶺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排除大興安嶺現存食品安全隱患,營造安全、健康的食品安全環境,行署決定從12月15日開始,用3個月左右的時間,在全區范圍內開展一次食品安全風險隱患大排查活動。此次將對食品種植、養殖環節、食品生產加工環節、食品流通環節、餐飲消費環節、生豬屠宰、保健食品等各個領域進行深入徹底的風險隱患排查。
此次風險隱患大排查總體目標要達到三個百分之百。排查覆蓋面要達到100%。采取聯合執法、網格化監管推進的方法,在全區范圍內逐街、逐村、逐企、逐戶對涉及食品安全的各環節、各方面,凡是與食品有關的生產、銷售、運輸、儲存、消費等環節的經營業戶,無論有無經營執照全部排查,真正做到責任到戶、責任到人,確保無遺漏,解決風險隱患排查易出現死角、盲區問題;建檔率達到100%。對各種環節都精心設計了具體的隱患排查項目表,對每個生產經營業戶檢查的合格項、不合格項以及整改驗收都進行全過程錄像存檔,檢查情況、整治情況等逐企、逐戶分別登記、建檔立案,在紙質檔案的基礎上建立電子檔案,解決以往底數不清和風險隱患排查易出現的流於形式、漏項問題;監管責任落實達到100%。對發現的風險隱患都明確監管部門和監管責任人和整改時限,並確保不出現食品安全事故,解決執法范圍重疊、職能交叉的問題。行署同時成立了四個活動推進組,分別赴基層縣區局負責督促、指導、協調、檢查驗收工作,確保活動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
通過隱患排查及早發現各領域食品安全風險,有針對性地對問題多發場所、單位和監管薄弱領域以及重點品種開展治理和整頓,使“地方政府負總責,監管部門各負其責,企業是第一責任人”的食品安全責任體系得到進一步落實,使食品生產經營行為得到進一步規范,食品安全事故得到有效防范,使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得到切實保障,有力地推動和促進大興安嶺食品產業發展,維護我區社會和諧穩定,推動大興安嶺的食品安全工作邁向新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