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生活資訊
搜 索
百歲老人的『長壽食譜』
2012-12-23 07:33:07 來源:生活報  作者:李佳 李丹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長壽食譜”之一:“硬果”

  哈市的張於氏今年100歲,讓她最自豪的是,活到100歲居然連一顆牙也沒掉過。老人的大兒媳陳淑蘭道出了玄機:“婆婆最喜歡吃甜甜脆脆的苹果、梨等,苹果要買富士的,梨要買水晶梨。如果你給她買草莓、香蕉,她看都不會看一眼。而像青椒、芹菜、蒜薹這些‘硬菜’,也都是老人喜歡吃的。總之,軟的東西她不愛吃。”

  陳淑蘭說,婆婆張於氏一輩子都沒得過什麼病,雖然100歲了,但她的血壓、心髒都非常正常。

  分析:

  有句老話叫“牙好胃口就好”,胃口好身體就會硬朗,心情就會愉悅。張於氏百歲高齡卻連一顆牙都沒掉過,這在當下已經非常少見啦。與其說吃“硬果”是她長壽的原因之一,還不如說她堅持不懈做“牙齒運動”,使她獲得了一把通向長壽之路的鑰匙。在此不得不多說兩句,現在的小朋友患齲齒的特別多,這與平時吃過軟的食物不無關系,小朋友們也應該像這位老奶奶那樣,多練習吃硬的食物,纔能使牙齒更加堅固,身體纔會更加健康。

  “長壽食譜”之二:豆子

  今年100歲的張書珍比較喜歡吃豆子,每次做玉米面粥的時候,都喜歡加一些豆類,比如:紅豆、綠豆、芸豆、扁豆等,“歲數大了,牙口不好,就特別喜歡喝粥,聽別人說豆類有很高的營養,所以孩子們給我做飯時都喜歡加一些豆子,既好吃,又有營養,我也就吃習慣了。”張書珍說。

  分析:

  谷類和豆類這兩類食物的混合搭配能起到一種特別神奇的效果,能夠提高谷類食物中蛋白質的利用率。而且,豆類中含有人體所必需的賴氨酸,它能夠提高智力、增進食欲、幫助鈣的吸收。

  我國在1952年進行膳食調查的過程中發現,由於肉制品的缺乏,出現蛋白質的攝取量普遍不足的情況,於是營養專家建議通過谷類、豆類混合膳食來提高蛋白質的利用率,像發糕、豆飯、窩頭等,在當時,對於均衡人們的營養都發揮了一定的作用。

  “長壽食譜”之三:糖塊

  今年110歲的纔樹棟,雖然現在耳朵有點兒背,但腿腳仍很利索,上下樓不用別人攙扶,胃口也不錯。老人的女婿王國慶說:“爸爸特別愛吃白糖,每天早晨,無論是喝粥還是喝牛奶,都要放好幾勺糖。父親從80多歲的時候開始吃糖,精神頭十足,臉上常常掛滿笑容。”

  今年100歲的張於氏也一直有吃糖的習慣,她吃的糖是水果糖,只要味道好,半個月能吃掉大半斤。兒孫們探望老人時,總不忘帶上最新口味的水果糖。

  分析:

  糖是人體重要的能量來源,在食物的五味當中,甜食會使人的心情變得愉快。很多人對吃糖非常緊張,生怕它會使“疾病上身”,譬如,吃糖怕壞了牙齒、吃糖怕發胖等。事實上,我們國家的人身體裡普遍缺糖。糖的優點很多,除了提供能量之外,冰糖具有潤肺作用,紅糖具有補血作用,而喝糖水可以起到驅寒的作用,但是,這一切的前提是把握好度,什麼東西過量食用都是有害的。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大多數老人吃的糖都是最原始、最天然的糖,而不是甜點心、甜飲料,食用天然的食品纔會使人更健康。

  “長壽食譜”之四:牛奶

  近日,見到家住道裡區101歲的李樹德時,他正坐在椅子上閉目養神,雖然已是一頭白發,但卻根根“立”在頭皮上,可見老人的體質還是相當不錯的。老人的兒子李鳳麟表示,如果說父親的長壽有什麼秘訣的話,那就要說說老人講品質的飲食習慣了,“父親每天早晨喝一杯鮮牛奶,80多年了,每天都是雷打不動。”

  李鳳麟說,他的父親是山東人,18歲來到哈爾濱謀生,在俄國人開辦的“亞洲印書局”工作,老板每天吃的是西餐、喝的是牛奶,父親從那時起也開始喝牛奶,“我不太大的時候就經常去給父親買牛奶,父親天天早晨都喝一杯,現在父親都已經過百歲了,還是天天早晨一袋鮮牛奶,雷打不動。”

  分析:

  如果問營養最全面、最天然的食品是什麼?那就是牛奶,除了不能提供維生素C外,奶是提供蛋白的主要食品,又是鈣的主要來源。人體每天都需要一定量的鈣,以進行骨骼的新陳代謝,喝奶可以為人體提供優質蛋白質、鈣質和其他營養成分。


  “長壽食譜”之五:魚

  在哈市道裡區安定街住著101歲的孫修暖老人,她不僅面色紅潤,頭發也有許多還是黑色的。孫修暖的兒媳劉淑芬評價婆婆是地地道道的養生“達人”,這一點從每日的食譜上就能看出來。

  每天7時准時吃早飯,一般是一塊蛋糕、一個雞蛋、一杯牛奶或一碗豆漿。每天12時吃午飯,18時前吃晚飯。午飯和晚飯的食譜大同小異,一般是一道炒青菜或是柿子炒雞蛋、一碗半玉米面粥,隔天的主食要換成3個小豆沙包。此外,中午飯時老人還要吃上3塊炸刀魚,這道菜老人已經吃了好久,但還是百吃不厭。晚餐的菜品通常還有一道白菜炒香菇,這是一道“保留菜”,老人已經吃了七八年。也許是因為吃魚的緣故,記者發現孫修暖老人反應迅速,對於記者的提問,總能對答如流。

  分析:

  說白了,吃魚和吃肉相比,魚的優點略勝一籌。魚的營養特點是含有優質蛋白質,脂肪偏低,魚肉內含有不飽和脂肪酸,它可以防止動脈硬化。而肉類含有較多的飽和脂肪酸,過度食用肉類,很容易發生動脈硬化。

  “長壽食譜”之六:酒

  喜歡飲酒的百歲老人也有很多,有男的也有女的,有喝白酒的也有喝色酒的,雖然都是好酒量,但是他們每天只喝一兩杯,絕不多喝。家住哈市道外區的王慶雲老人今年已經107歲了,孫媳婦宋女士自打過門起,就發現老人特別愛喝酒,“以前是中午一頓酒、晚上一頓酒,現在她上歲數了,就在晚飯時喝上一小杯,都是純糧釀造。她每次喝完酒都特別開心。”

  分析:

  適量飲酒對身體確實有一些好處。葡萄酒中含有植物化學物,像黃酮類、多酚類,這些物質具有抗癌、抗衰老的功效,有消除體內自由基(體內垃圾)的作用。此外,一般的酒類都有活血、化淤、興奮神經的效果,喝一些酒可以放松心情,帶來心情上的愉悅。

  “長壽食譜”之七:肉

  哈市101歲的王婉茹有常吃紅燒肉的習慣。她的大兒子林長雄介紹,母親每周都會吃一次紅燒肉,肉要選擇新鮮的豬肉,然後切成小塊烹飪,“這肉最好是不肥不瘦的,要做得爛熟,一口咬下去,肉汁直流。母親每次吃紅燒肉都能吃上七八塊。”

  哈市老齡辦調研小組工作人員走訪時發現,百歲老人們喜歡吃各種肉菜,有的愛吃紅燒肉,有的喜歡吃醃肉,還有的喜歡吃汆白肉,但無論吃什麼肉菜,老人們都會定量,絕不會毫無節制地進食。老人們都說,多吃點肉制品對身體有好處,身體有力氣,皮膚有光澤。

  分析:吃肉過多對身體肯定是有危害的,比如:長期大量吃肉會使人患上高血脂癥、肥胖等。中國營養學會就曾建議,成人每天食用50-75克肉最為科學合理,人們可以通過吃肉獲得優質蛋白質、維生素、鐵、鋅等身體所需的營養物質,而肥肉中的脂肪能夠促進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如果一個人不經常吃肉或者不吃肉,那麼忽然之間猛吃肉往往會造成身體的不適,導致相應疾病的發生。

  “長壽食譜”之八:茶

  今年100歲的張於氏不但愛吃“硬果”,還特別喜歡喝茶,她的兒媳陳淑蘭說:“我從進老張家開始,婆婆的茶水就沒離過手,年輕那會兒喝得少,現在婆婆歲數大了,乾脆每天只喝茶水,一天下來要滿滿一暖水瓶纔夠呢。”

  分析:

  茶是非常好的養生飲品,其中含有一種重要成分叫茶多酚,它可以抑制癌變,起到抗衰老、清除體內垃圾、促進脂肪分解等作用。

首頁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代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