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25日訊(陸書鑫 記者侯巍)農墾北大荒八五三分公司第四管理區出了個百姓交口稱贊的“貼心人”。近日,記者走近這位演繹了很多感人的故事,有百姓“貼心人”之稱的管理區主任高雪林。
百姓的事就是自己的事
10月的一天,管理區作業站的退休職工王希明老倆口帶著未成年的孫子撲?就跪在了高雪林面前,王希明老淚縱橫地說:“感謝高主任,你可真是大好人呀!不是你,我家的水稻泡在水裡就收不回來了!”。原來,王希明老人唯一的兒子去世了,留下了一個未成年的孫子王耀庭。今秋連續20多天的陰雨天氣,王希明家的水稻全部被泡在地裡。高雪林親自帶著管理區的黨員乾部,義務幫助搶收水稻,保證了他家災害下沒有受到損失。
面對著祖孫兩代人的跪謝,個頭兒不高、臉色黝黑兒、聲音沙啞的高雪林激動地說:“叔、嬸,農場派我來當主任,就是讓我來為大家服務的,如果你家的水稻泡在了地裡,那我還稱職嗎?”簡單的話語讓在場的人都感動地鼓起了掌聲。高雪林是正科級乾部,在農場也是不小的“官兒”了,但他對“官”字有著自己的深刻理解,那就是頭上的“帽子”就是百姓的利益,下面兩個口字一個要為傳達農場精神,另一口字就是要為百姓說話辦事兒。
帶領百姓走上致富路
2011年4月,高雪林剛上任,老百姓說他就起“妖蛾”子,提出管理區的旱田全部改為水田。第七作業站的種植戶姜吉慶、宋輝氣鼓鼓地大喊,改水田憑啥呀?高雪林面對指責沒說一句話,帶著他倆來到他們承包的13號地。指著地說這兒的地勢高,雨水均衡的年景能有好的收成,遇到乾旱的年景,就是賺個白忙和兒。如果種上了水田,一?地准保能掙上1萬塊,掙不上我補齊。在他的承諾下,當年水稻面積由9.5萬畝發展到11.2萬畝,年底兒?產量平均超過9噸,?效益達到1.3萬元,當年人均收入突破2萬元。
高雪林的官兒當得很累,不僅要耗費大量精力管理工作,還要耗費大量體力幫助困難職工度過一個個難關。第二作業站在貧困職工孫健的父母身患癌癥,高雪林讓他承包了70畝水田。孫健沒有種過水稻,高雪林沒事兒就泡在地裡,與他一起乾。有時乾得晚了,他就與孫健一起睡在地裡,氣得妻子嚷嚷說他當個官兒不知道咋“得瑟”好了。每每聽到這兒,高雪林總是笑著說:“我‘得瑟’的還不歡實,如果真‘得瑟’起來了,大家就日子就火起來了。”承包110畝地的職工苟登明,一人帶著年幼的孩子,孩子放學他就不能下地乾活。高雪林說培養下一代重要,便組織組織機關乾部幫助苟登明家割水稻,一乾就是兩個秋天。
不到兩年,高雪林為管理區36個弱勢家庭服務271次,解決實際困難59個,幫助籌集各類資金330餘萬元。2011年,第四管理區決定整體搬遷6個作業站,搬遷844戶居民,搬遷任務十分繁重。82歲的退休工人王光宇身體多病,老伴身又患直腸癌,身邊的女兒又都有病,高雪林當場表態一定讓他家住上滿意的房子。搬家時,高雪林親自張羅,王光宇激動地流著眼淚說:“主任呀,我不知道咋感謝你啊?幫我家解決住房,還給我搬家。你真是老百姓的貼心人。從此以後“貼心人”的名字在管理區傳開了。
高雪林做了許多的好事,從不張揚。雖然沒有鮮花和榮譽褒獎,但百姓心中的那杆稱能夠稱得出最重的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