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28日訊 『地溝油』,是消費者對食品安全持續關注的話題之一。截至目前,哈市已收集、處置廢油脂3500餘噸。日前,記者對廢油脂如何回收,進而變廢為寶的整個流程進行了探訪。
據了解,目前哈市共對5家餐廚廢油脂處理企業進行備案,簽訂廢油脂處置協議4600餘家,安裝油水分離器和油煙淨化器2300多臺。
記者在安裝油水分離器的餐飲企業看到,含有雜質的油水混合物通過管道直接流入油水分離器內,根據油與水密度不同的原理,大約1分鍾時間,油水分離器便將廢油脂成功分離。而後,廢油脂將被回收企業統一回收。
據餐飲企業負責人介紹,小小的『油水分離器』,使得原先無處可排,甚至被排入下水道的廢油脂被統一收集、統一轉移,最大程度的斬斷了『地溝油』回流的利益鏈條。
據介紹,哈爾濱工業廢物交換中心的回收車輛定時開往各個回收點,一次回收過程大概需要4至5個小時。『一個回收點需要2輛運輸車,每次可以回收5、6桶。』中心肥皂廠廠長路緒春說,回收的頻率要看協議單位的實際情況,平均每次可以回收幾百公斤的廢油脂。作為哈市有廢油脂處理資質的單位之一、哈爾濱工業廢物交換中心每年可以處理500噸的廢油脂,回收回來的廢油脂被加工成肥皂,銷往周邊各縣市。路緒春介紹說,約有50餘家餐飲企業與其簽訂了廢油脂處理協議。據了解,廢油脂在被收集完成後,大致要經歷加溫——皂化——研磨——擠塑——塑形五步。
另一家有資質的處理單位——哈爾濱市宏勝廢油脂加工廠主要從市區的飯店和食品加工廠回收廢油脂,然後加工成工業用油,銷往山東、河北等地。據加工廠負責人張傑民介紹,目前工廠每年可以回收600噸的廢油脂。回收後的餐飲廢油脂將通過高溫加熱、蒸餾的方法加工成化工原料,如生產油酸、脂肪酸及生物柴油等,在這裡,廢油脂成了寶貝。
據介紹,為了嚴格控制廢油脂的流向,有資質的加工廠每天都要嚴格的記錄廢油脂的回收來源、回收數量等信息,定期向環保部門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