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5日訊 打著與社區合作的幌子,上門挨家挨戶登記,如遇孤寡老人在家,再打親情牌,推銷保健品,宰你沒商量。近日,齊齊哈爾市民王女士在父母家,就遇到了主動上門,搞“問卷調查”的推銷員。
王女士曾經在街道辦事處工作。今年元旦假期,她回娘家看望父母,正與父母聊天時,一陣敲門聲打斷了他們的談話。王女士打開房門,門口站著幾個陌生人,“我們是社區志願者,想了解一下你們家的家庭情況。”王女士挺納悶兒,社區工作人員到住戶家了解情況,不可能采取這種方式,警覺的她,再次追問對方了解什麼情況。對方稱他們是某保健品公司的,與社區聯合搞問卷調查。王女士這纔恍然大悟,原來他們是上門推銷保健品的。
王女士對記者表示,她以前在街道辦事處工作的時候,也遇到過保健品公司找街道,希望合作,但這違反規定,被街道拒絕了。但是推銷保健品的員工不甘心,每天都要到街道來,細心留意社區內有沒有孤寡老人,他們對老人自稱是社區志願者,有時幫老人送東西。一來二去,缺少家庭溫暖的老人,把這些推銷保健品的人員當成了“親人”。這時候,他們開始向老人推銷保健品,少則幾百元,多則幾千元,老人的錢就這樣,進了保健品推銷員的口袋。
“如今人們都重視養生,尤其是老年人,沒事的時候,私下打聽什麼樣的保健品適合自己,並且‘對號入座’,怕兒女們不讓買,他們一般是偷偷的買。”王女士說:“保健品推銷員公然走進家庭,‘噓寒問暖’,讓老人掏錢的速度更快了,我們不是心疼錢,主要是不知道這些保健品能不能引起副作用,耽誤老人正常治療。”她希望有關部門能加強管理,讓其守法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