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7日訊 農業結構調整是一項長期性、基礎性的任務,也是雙鴨山市農業發展、農民致富的戰略性措施。去年,雙鴨山市進一步明確農業發展方向和目標,按照“增水稻、優玉米、調大豆、穩畜禽、種蔬菜”的思路,形成玉米、水稻、大豆種植結構“411”布局,並緊緊依托地域特色優勢,重點加快百萬畝水稻和百萬畝玉米高產示范帶、同三、依饒公路沿線300公裡場縣共建現代農業示范帶建設,使農村經濟結構更加趨於科學化、合理化。
為進一步提高農業資源綜合利用和單位資源產出率,雙鴨山市計劃到2015年,全市玉米面積達到370萬畝,平均單產比2011年增加20%以上;水稻面積達到115萬畝,平均單產增加20%以上;大豆面積達到53萬畝,平均單產提高40%,全市糧食總產量增加5億斤以上。同時,雙鴨山市按照資源、市場區位、產業基礎,劃分專業區域、整合優勢資源,打造彰顯縣區特色的農業發展模式。集賢縣要全力打造國家級農業產業化示范園區,友誼縣要重點打造以場縣共建為標志的現代化大農業示范區,寶清縣要重點建設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饒河縣要加快建設萬畝水稻示范基地,建成全國一流、全省領先的省、市、縣現代農業共建區。尖山區、寶山區要搞好農業旅游觀光示范,嶺東、四方臺兩個區要加快綠色有機蔬菜基地建設,保障城區市場供應。在充分發揮雙鴨山市生態環境優良、綠色特色農產品豐富優勢的基礎上,雙鴨山市還將突出一鄉一品、一村一業,鼓勵支持蔬菜、煙草、馬鈴薯、白瓜子、紅小豆等特色作物種植和生豬、肉牛、黑蜂等畜禽養殖加工,擴大種養規模,做強深加工產業。深入實施品牌戰略,加大品牌宣傳力度,擴大“板子房”西瓜、“寶清大白板”白瓜子、“北大荒”牛肉、“黑蜂”蜂產品等地理標志綠特色產品品牌的效應,叫響雙鴨山市農產品綠色、有機、安全、放心品牌。到2015年,力爭打造省內著名品牌5~7個、國內馳名商標1~3個。
在科學調優農村經濟結構的同時,雙鴨山市還緊緊扭住了打造品牌農業這個關鍵,不斷做大做精龍頭企業,扶強扶壯生產基地,拓寬拓優中介服務,強化農民組織化程度,使全市農業產業化程度進一步提昇。全市規模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已發展到75家;綠色食品標志認證發展到73個,綠色食品品牌26個;寶清毛蔥等5種產品獲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集賢陽霖等5個品牌被認定為黑龍江省著名商標;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到540個,帶動農戶12.2萬戶,戶均增收1580元;集賢商貿城、板子房西瓜、集賢三江農資、寶清中國白瓜子等一批規模較大、帶動力較強的農產品批發和交易市場功能和作用日益完善;全市初步形成了以集賢縣100萬畝優質大豆,寶清縣30萬畝優質水稻、50萬畝優質玉米、40萬畝特色經濟作物,饒河縣20萬畝蔬菜和3萬群東北黑蜂為重點的優勢農產品基地生產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