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7日訊 5日,鶴崗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杜吉明在調研蔬菜生產工作時強調,要順應現代農業發展趨勢,大力發展蔬菜產業、花卉產業等特色農業,通過集約化生產、規模化經營、產業化發展的農業發展道路,做大、做強、做優特色農產品產業,為促進農業農村經濟繁榮和發展奠定產業基礎。副市長梁貞堂參加調研。
杜吉明先後來到華興現代設施蔬菜園區、新農村創業園區蔬菜生產基地、長勝村花卉小區和新發村豆制品加工小區進行實地調研。每到一處,杜吉明都與經營者悉心交流,對大棚蔬菜生產、花卉種植及農產品加工等經營情況及大棚建設的投入、產出進行了詳細了解。
調研中,杜吉明在現場給相關人員算了一筆賬。他說,實踐證明,種1畝蔬菜大棚相當於種10畝糧食的效益,種1畝花卉相當於種50畝糧食的收益。所以,在發展現代農業的過程中必須從實際出發,不斷調整和優化農業種植結構。杜吉明指出,蔬菜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商品,大力發展蔬菜產業是順應現代農業發展趨勢、優化農業種植結構、發展農村經濟、促進農民增收的一個重要產業。當前,鶴崗市蔬菜產業已粗具規模,但生產水平還有待進一步提高,特別是冬季,大量蔬菜仍然依靠外運。當前,隨著“水稻過半”工程的實施,鶴崗市農民靠種糧增收的空間已經越來越小,但發展蔬菜等特色農業的空間很大,極具發展潛力。所以,我們要結合鶴崗實際,以打造特色農業產業為重點,進行統一規劃,做大做強蔬菜、花卉、食用菌、脫毒馬鈴薯等特色產業,提昇瓜果、中草藥、烤煙和雜糧等生產水平。
杜吉明強調,發展特色農業產業,必須加快農產品標准化基地和示范區建設,大力發展設施農業。蔬菜生產示范區要按照集中連片、規模種植、標准化生產的要求,與蔬菜保鮮庫建設結合起來,提高檔次,擴大規模。瓜果基地要重點發展棚室生產,提高種植水平,提早和延長市場供應期。食用菌生產基地要重點提昇基礎設施標准和水平,實現工業化生產。要加大新技術的推廣力度,積極引進優良特色種植品種,從市場需求出發,增加特色種植新品種,強化農業科技培訓,提高農業生產技術的到位率。要加快建立與特色農業發展水平相適應的新型科技推廣服務體系,同時加快農業科技創新,加強與科研院所的聯系,建設特色農業創新基地。要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培育一批起點高、規模大、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要加大對農產品精深加工的扶持力度,提高農產品的精深加工水平,加大扶持力度,搞好農民經紀人隊伍建設。同時,要創新經營機制,完善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與農戶之間的利益聯結機制。要突出特色,打造品牌,形成產業優勢,提昇農產品競爭力。要大力發展綠色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健全農產品市場和信息體系建設,完善生產基地質量檢測站建設。
杜吉明強調,各級、各部門要把發展現代特色農業擺上重要日程,並作為發展農村經濟的首要任務來抓。要整合各種資金,集中安排投入到蔬菜、瓜果、食用菌、花卉等重點領域。各級財政要把支持特色農業發展作為財政支農的重點,逐年加大支持力度,逐步形成支農資金穩定增長機制。要完善政策,創新發展機制,把零散的耕地集中起來發展特色農業,金融部門要積極為特色農業的發展給予信貸支持。要建立政府信用平臺,扶持企業、專業合作社增加對特色農業發展的信貸資金投入。要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吸引外資和鼓勵民間資本、民營企業投資特色農業。同時,要在特色農業項目審批、產品購銷等方面實行優惠和傾斜。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正確分析市場需求,找准農業特色產業發展的切入點,科學確定產業發展方向,構建產業發展的保障體系,促進我市特色農業穩步、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