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齊齊哈爾
搜 索
2013年齊齊哈爾市地區生產總值預期增長8%以上
2013-01-08 10:23:53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姚建平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2013年齊齊哈爾市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

  ●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以上

  ●地方財政收入增長15%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0%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以上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以上

  ●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3%以上

  ●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

  黑龍江日報1月8日訊 全市圍繞建成小康社會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倍增目標,千方百計增加全民的勞動報酬、工資收入和財產性收入,使全市人民生活更加殷實。從2013年起,全市城鄉居民收入增長水平要高於地區生產總值增幅。拓寬農民增收渠道,鼓勵農民通過加入合作社從土地轉向二三產業,增加非農收入;拓展城鎮就業空間,全力推動零稅收全民創業,深入實施創業帶就業工程,確保勞動者充分就業、穩定就業,築牢群眾收入來源的就業基石;認真落實國家工資制度改革政策,確保增資、調資政策兌現到位;拓寬投資渠道,發育產權交易市場,鼓勵支持城鄉居民參與投資活動、市場交易活動,增加財產性收入。按照十八大居民收入倍增計劃要求,引導群眾正確消費,科學理財,使資產保值增值。在千方百計增加城鄉居民收入的同時,切實抓好與人民群眾息息相關的教育、衛生、住房、社會保障等民生工作。

  全市經進一步優化教育資源配置,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全面提高教育質量,辦人民滿意的教育;要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健全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打造黑龍江西部地區醫療衛生中心;建立保障房、商品房互為補充的住房供應體系,滿足群眾住房需求;深化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實現社會保障體系城鄉全覆蓋,逐步提高保障水平,解除群眾後顧之懮。繼續推進物業管理改革,使廣大居民享受更高質量的物業服務。圍繞群眾關心的社區建設、交通出行、養老服務等方面,繼續辦好利民惠民實事,進一步增強城鄉居民的幸福感和滿意度。

  生態 全力打造美麗鶴城

  在城市建設上,今年齊齊哈爾市中心城區將突出打造“一城三線”。新城要加快生態休閑娛樂購物廣場、公交客運樞紐及高鐵新站等12個公建項目的建設。“通航濱水線”要完成勞動湖景觀橋梁、引水明渠等工程建設,保證通水通航。“品牌旅游線”要紮實推進齊紮公路文化旅游節點規劃項目和紮龍景區昇級工作。“迎賓門戶線”實施好中華路綠化昇級、立面改造及重要節點建設。抓好市政道路新建和昇級改造,全面提昇城市通行能力。加強公共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在縣城建設上,搞好總體規劃修編,堅持舊城改造和新城建設並舉,堅持大企業開發、整片開發,特別是在新城區、產業園區建設上要有大動作、大手筆。在村鎮建設上,抓好省市試點鎮規劃建設和城中村改造,建設好標准化新型農村社區。以創建“三優文明城”為目標,集中開展城市管理專項會戰和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完善“四級網絡”管理體系,加強城市管理考核與評價,推動城鄉管理邁上新臺階。

  全市將廣闢渠道,對獨具生態特色、生態價值的鶴城廣為推介,使齊齊哈爾在全國地位更加突出。按照十八大確立的“五位一體”總布局的要求,以建設生態市為目標,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追求綠色GDP,努力建設美麗鶴城,造福當代,造福子孫,造福未來。深入開展污染整治,強力推進節能減排,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爭創“節能減排示范市”。堅持以綠為美,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靠生態、城市品位提昇靠綠量,綠是生命、綠是特色的理念,廣植綠、多植綠,打造生態園林城市。實施城鄉綠化一體化工程,著力抓好冬季和春季城鄉綠化,努力提高綠化覆蓋率和人均公共綠地面積。


  美麗的勞動湖風光旖旎。

  發展 提高經濟運行質量

  按照十八大提出的“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著力構建現代產業發展新體系”,“更多依靠現代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帶動”的要求,全市加快轉方式、調結構。以信息化、集群化為方向,實施項目攻堅,推動工業經濟加速昇級。紮實推進“項目攻堅年”活動,在項目謀劃推介、定向定位招商上搞突破,確保2013年全市重點推進固定資產投資5000萬元以上產業項目超過230個。傳統產業和骨乾企業以信息化為引領,大力應用信息技術,提高信息化水平,使全市傳統裝備制造業向先進裝備制造業大步邁進。以新能源、新材料、新生物醫藥為主體,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新上項目要以集群發展為目標,分類集中進駐專業園區。進一步提高園區規劃水平,加快項目引進建設速度,特別是要提前落實發展用地,滿足項目建設需要。

  今年,齊齊哈爾市將以“銷加產”為核心,狠抓龍頭企業建設,推動現代農業加速昇級。堅持走“公司+合作社”的路子,積極探索“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銀行+擔保公司”五位一體的“三農”服務模式,加快引進建設一批生產、加工和銷售農畜產品的龍頭企業,不斷提高產品競爭力和附加值。全市力爭新上投資超億元農業產業化項目25個。深入實施“2513”高產創建工程,抓好科技應用示范,全面提昇種植業標准化水平,進一步提高糧食產能。全力推進農業規模化、組織化、農機化、水利化,推動農村經濟再上新臺階。

  以商貿物流業、旅游業和現代服務業為重點,抓好總量擴張,推動第三產業加速昇級。以打造區域商貿物流中心為目標,堅持用新型商業業態提昇傳統商貿,用增量帶動存量昇級發展,實現輻射距離更遠、作用更強。加快鐵鋒綜合物流產業園、中恆醫藥產業及物流園、綠色農產品交易市場等現代物流園區建設。加快發展旅游業,重點抓好紮龍等景區改造昇級,加快推進溫泉小鎮建設。在加快提昇傳統服務業的同時,大力發展金融業,積極引進外埠金融機構,加快發展村鎮銀行、小額信貸公司、融資擔保公司,做大做強地方融資平臺,優化金融生態環境,抓好信用體系建設,推進金融產品創新。下力氣抓好社會養老、信息中介、服務外包等現代服務業。

  新能源汽車等一批大項目的落地,促進了地方經濟的快速發展。

首頁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張雋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