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三九』頭一天零下32℃ 投遞員送報忙冰雪難阻(圖)
2013-01-09 05:52:31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石岩松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月9日訊 每天清晨打開報箱,您會發現裡面總是躺著一份內容豐富的報紙。當通過報紙了解世界的時候,您是否想過,報紙是怎麼送到您的手上的呢?8日是“三九”的第一天,氣溫零下32℃。凌晨3點起,記者跟隨哈市郵政局道裡投遞支局投遞員段福全,在寒冬裡度過了忙碌的一天,體驗投遞員們的辛苦。

  夫妻投遞員沒時間顧孩子

  3時40分,冰城仍籠罩在夜色之中,只有路邊亮著的幾盞街燈,給寒冷的街頭帶來些許溫暖。此時,哈市道外區德勝街1號樓3單元7樓的一扇窗內已經亮起了燈光,這就是哈市郵政局道裡投遞支局投遞員段福全和妻子王傳艷的家。

  簡單地洗了幾把臉,段福全和妻子穿上厚厚的棉褲,又在棉褲外面套上了一層皮護膝,最後又加了一層工作服。“我丈夫的棉褲用了一斤多棉花,一把都掐不透。”王傳艷對記者說,乾他們這行的常年在外面跑,冬季保暖最重要。夫妻二人將全身包裹得嚴嚴實實後推著自行車出了門。一出門剛跨上自行車,段福全和王傳艷還是被凍得打了個冷顫。昏黃的路燈下偶爾有幾輛大貨車和出租車駛過。夫妻二人並排向單位騎去。一路上,段福全不時提醒妻子路滑注意。

  在路上,段福全告訴記者,他是1999年進入投遞局的,這是他送報的第十四個年頭,妻子王傳艷是在他一再勸說下於2012年加入投遞局的。“由於我們每天凌晨就要起床,沒有時間照顧孩子,在妻子加入投遞局後,9歲大的兒子就送到了我媽家。”

投遞員在分揀報紙。

  插報也是技術活

  4時30分,段福全夫婦到達了通江街上的道裡投遞支局。4時40分,一輛裝載著報紙的郵車停在門前。段福全和幾十名男投遞員排成一排,將郵車內一袋袋超過百斤重的報紙搬進工作間裡,幾十名投遞員已經進入了“戰斗”狀態。

  投遞員每天的工作從分揀開始。先將報紙從郵車卸下來後,按照每個郵遞員的段道分配報紙任務,仔細核對份數。由於報紙印刷時,版面是分開印刷的,所以投遞員必須根據版序進行拆報、套報、疊報、裝包等處理工作。


 

  來到工作臺前,段福全先將一摞摞報紙從郵袋裡取出,動作熟練地將一摞一米多高不同版面的報紙按照版面一打打分開鋪到工作臺上,將一版放在最左面左手下,然後按照版面順序將一張張報紙依次插入到一版報紙內。不到半分鍾,一份64版的報紙即套報完畢。隨後段福全左手大拇指往上一挑,將套好的報紙挑起,食指和中指將第二份一版報紙打開,又一次將其它版次報紙放進去。不一會,段福全的手指就烏黑了。記者也想嘗試一下,結果經常把兩張報紙混在一起。一個小時後,段福全完成了200份報紙的整理工作,從桌底下拿出兩個大郵袋,把報紙裝進去後,扛到電瓶車上。5時55分,段福全開始了第一批早報的投遞工作。

投遞員在凌晨送報。

  為方便老人 送報上門

  6時許,段福全來到了東風街33號一單元門前,按響了一戶居民家的門鈴,這是他每天投遞的第一戶。“方阿姨,我是小段啊。您給我開下門,我把您訂的報紙給您送上去。”“小段來啦,快上來喝口熱水。”方阿姨痛快地打開了門。上樓的路上,段福全告訴記者,這位老人身體活動不太方便,所以得把報紙送上去。走到403室門前,78歲的主人方樂婷老太笑呵呵地早已等候在門前,熱情地招呼段福全和記者進屋。“謝謝啊小段,每天都得麻煩你往上跑一趟,快進屋暖和暖和。”“不了,方阿姨。我剛從單位出來,還有100多份報紙沒有送呢。”

  段福全負責投遞的是紅磚街、中央大街等商業區域。由於時間尚早,店主還沒有上班,一排排臨街商鋪都還鎖著門。“遇到這種情況,我們一般通過門縫投進去。”他小心翼翼地將報紙塞進玻璃門門縫,並對記者說。

  早晨的天氣非常寒冷,記者戴著厚厚的棉手套都覺得手指快要凍僵了,而段福全只有在騎車時纔將手放在電動車把套裡。在送報時為了取送報紙方便,他只戴了一副薄手套。“我已經習慣了,手上皴裂、凍傷是難免的。”段福全說道。

  “402、501……”段福全來到紅磚街一棟樓的組合報箱前,熟練地將整整齊齊疊好的報紙投到報箱中。段福全投遞報紙時非常熟練,甚至不用看記錄本,就知道哪戶訂了報紙。段福全告訴記者,每次接到新訂戶,他總是先將所訂報紙的種類、門牌號背一遍,熟記於心。“這樣投遞起來節省很多時間。”段福全對記者說。

  6時52分,段福全結束了第一班200份報紙的投遞工作,在街邊的一家包子鋪匆匆用過早餐就迅速返回單位。7時30分,新一輪分揀投遞工作又開始了。    

首頁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彭佳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