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9日訊 在政協哈爾濱市第十二屆委員會第二次會議上,哈市政協委員們就哈市公交車的車況、公交行業的服務質量、公交專用道的設置及新區公交線路的開通等問題,展開熱烈討論,大力實施公交優先戰略、緩解城市交通擁堵痼疾,加快“公交都市”建設、提高公交駕駛員待遇等建議層出不窮。截至8日晚,哈市政協委員提交與哈市公交車今後發展有關的提案共31份。冰城公交應該怎麼“跑”,已經成為哈市政協委員們關注的議題。
改善公交車車況 及時更新加強維護
公交車是城市的交通血液,也是一個城市的文明程度和市容風貌的象征。哈市近兩年公交發展迅猛,值得肯定,很多線路更換了大容量新車,極大地改善了廣大市民的出行條件,緩解了交通壓力。但至今仍然有些線路候車時間長、車況不好,車容老化、車廂不衛生,影響了城市的整體形象。
為此,政協委員許鵬建議,應當加大公交投入力度,加快添置和更新車輛的速度,改善城市部分公交車車況差的現狀。許鵬表示,目前哈市部分公交車,特別是跑郊區的公交車,有的已經很破舊。對於嚴重老化的車輛要堅決避免其帶“病”作業,應當及時更新。“不僅要保證車輛及時更新,還要加強車內設施的維修力度。”公交車內的座位、把手、電視、語音報站器及玻璃窗等設施,有破損的,企業要及時維修。最大限度避免公交車因為車況原因降低了車輛出勤率,拉大發車間隔。
轉變觀念 嘗試將快車道改為公交專用道
“公交車是城市文明的窗口。目前,哈市的公交車進入公交站臺,普遍存在不規范的情況。”政協委員吳麗娜開門見山。吳麗娜表示,哈市公交站臺普遍存在一站多線、不同班次的公交車同時進站的情況。在上下班高峰時段,部分公交車進站時不顧操作規范,將車身停靠在距離站臺二三米甚至是七八米遠的地方,“逼迫”乘客跑遠路。一些公交車到站時,甚至直接將車頭斜插在其他車輛前面。還有的公交車,索性直接停在快車道上,不僅乘客上下車不方便,還給乘客人身安全帶來隱患,同時加劇了道路擁堵。
吳麗娜建議,公交行管部門應統一規劃公交路線和站點,科學合理地確定公交站點間的距離,在公交車輛集中的站點嘗試“劃分車位”的管理模式,每個車位位置的長短可根據實際觀測的情況來確定,分散公交車進站紮堆的狀況,這樣一來既解決車輛入站難,又能讓乘客在准確的位置等到相應的車輛,不必再為分辨來車的線路而奔跑。
政協委員劉兵認為,公共交通與其他交通的交叉交錯及公共交通停靠與其他交通互相乾擾造成堵塞是維護公交秩序、提昇公交效率的一個瓶頸。“解決好這一問題,需要政府和有關部門更新觀念。”劉兵表示,可以嘗試公交車的落乘停靠采用左側或道路中心停靠的方式,將現有快車道改為公共交通專用車道,保證公共交通的人流、車流、其他交通分流,徹底解決公共交通與其他交通交叉乾擾的混亂局面。劉兵還建議,加強公共交通的組織和管理,嚴格規定路面公共交通各項制度,完善相應法規,規范公共交通站臺,集中設置和管理,完善指示和標識,對公共交通參與者,尤其是注重對中小學生公共交通法規都常識教育。
站牌要看得清楚 站臺能擋風遮雨
目前,哈市擁有公交線路157條、公交車輛5105臺、公交站點2034處;其中,交通部門管理的候車設施1984座,候車長廊575座,燈箱式站牌870座,國標老式站牌586個。由城管部門建設並維護的候車設施47座。
“哈市有些公交站牌樣式繁雜、大小不一,既不美觀也不實用,特別是老舊式的原國標站牌字跡較小,乘客看著困難,也不夠整潔,影響了城市的整體形象。”政協委員陶松濱和姚書元均表示,盡管近兩年,中山路、群力新區、松北等街區部分站臺有了較大改觀,但還有很多站牌歪歪扭扭,布滿廣告的站牌白天不淨、夜裡不亮,給乘車帶來不便。
姚書元表示,公交站臺除了標示出行車輛站點以外,還要能讓其起到擋風、遮雨、防寒、蔽日、夜間亮示,以及老弱病殘乘客候車時暫時休息等功能。特別是哈市處於嚴寒地區,冬季要6個月,刺骨北風讓等車人無處藏身。為此,姚書元建議,對哈市公交站點進行大清理,本著功能人性化的要求,進行全面改造。在重要公交站點、主要路口站點,可提供哈市交通地圖,旅游景點乘車示意圖,以方便乘客特別是外地游客的出行。
保證公交車有“道”可行
近些年,哈市陸續設置了多條公交專用道。受路況環境以及人為因素限制,公交專用道的作用沒能充分發揮。
針對此問題,政協委員楊林表示,隨著城市建設的不斷發展,哈市公交車、私家車及各企業車輛正突飛猛進地增長,使冰城道路出現擁擠,車輛混雜等現象。一些駕駛員由於經驗不足,人為造成堵塞,導致公交車受影響不能按時運營,給大部分依靠公交車上下班及出行的人們帶來困難。近兩年,哈市主要部分地段的交通有了很大的改善,設立了公交車專用行車道,但大部分路段仍未完善。
楊林建議,哈市各道路無論主路及輔路、無論交通樞紐區域或新開道路,只要單側通行達到3條以上道路,有設置必要的,均設立專用公交線路專用車道。對於特定路段,可在高峰時段,限時啟用公交專用道。
“要進一步推進公交專用道建設,加強公交專用道的監控,真正做到‘專道專用’”。政協委員羅輯提出,哈市的公交專用道上公交不專行,經常遭到其他車輛的侵佔,公交發展缺乏有效統一的安排。哈市應完善多層次、多形式的城市公交體系;建立公交路權優先政策,將現有的公交專用道落到實處,並在市區主乾道增加公交專用道,保障公交車輛的“專道專用”,保證公交優先發展。
定期為駕駛員體驗 保障公共行車安全
近年來,哈市公交車駕駛員猝死在工作崗位上的事件時有發生:2007年,203路公交司機何國強突發腦出血死亡;2012年6月,26路公交司機於迎軍突發腦梗死,經搶救脫離生命危險;2012年11月1日,公交32路車隊駕駛員鄭新鑫在營運時突發腦溢血……公交車駕駛員在工作崗位上突發心腦血管疾病的報道屢見不鮮,公交駕駛員的敬業精神被傳為佳話。
“我們在感動的背後,應當反思,怎樣保證公交車駕駛員、乘客和行人的人身安全?”政協委員劉世凱如是說。“在一起起公交車司機猝死的背後,暴露出的是公交駕駛員勞動強度高、工作時間長、精神壓力大的現狀。”劉世凱表示,公交車發車早收車晚,駕駛員在一天的運營中通常保持一個姿勢,注意力極為集中,幾乎沒有休息的時間。相當一部分公交司機處於亞健康狀態,部分司機患上了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胃下垂、心血管疾病等職業病。
劉世凱建議,哈市已擬將公交車駕駛員納入特殊工種的方案,應盡快實施。
委員吳麗娜表示,2012年12月,哈市第一醫院為兩百餘名優秀公交車司機進行了免費體檢。哈爾濱市有公交車司機7000餘名,僅靠一家醫院獻愛心是遠遠不夠的。有關部門應定期為全部公交車駕駛員進行體檢,及早發現潛在的疾病,及早治療,避免悲劇重演。
此外,委員雷南偉建議,政府應加大財政投入,提高公交車駕駛員待遇,吸納更多的年輕人從事公交車駕駛員這一職業,解決公交車駕駛員普遍年齡偏大的問題,把年老多病的駕駛員替換到工作相對輕松工作崗位。